隨著電子紙技術漸趨成熟,電子書也順水推舟成為目前市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單是元太併E-Ink、友達重金投資Sipix、台達與Bridgestone合作等產業重大合作新聞不斷迸出,元太、Sipix等廠商也都明確地表示,今年商用的彩色化電子紙產品會問世。這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看起來馬上就要進入電子書的時代了。然而根據資策會FIND的調查報告,可能要讓抱持樂觀態度的使用者失望了,事實上,電子書真的還早,甚至商用化時程還會比目前所預估來得更晚一些。

首先需擔心的是,電子書產業未來能否維持高成長度。目前看起來,電子書的售價仍然偏高,換算下來,每部電子書閱讀器仍需要新台幣1萬5000元左右的價格,這幾乎等同於一部Smartphone或Netbook的價格。未來如果電子書價格持續偏高,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其成長力道。

另外,根據資策會FIND調查報告指出,上班族每人平均一個月看二本書,學生每人平均一個月一點七本書。但超過五成一的上班族以及將近三成的學生表示,近一個月內並未購書,這表示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沒有買書習慣。書都不買了,怎麼還會花錢去買個「只能用來看書」的電子書閱讀器呢?調查報告同時針對電子書使用意願進行分析,五成的學生表示不願意使用;有四成二的上班族表示,未來願意使用電子書進行閱讀。

不願意使用電子書的原因,上班族以「價錢太貴」比例最高,其次為「仍與閱讀實體書有差別」;學生則以「電子書閱讀器的價錢太貴」的比例最高。無論是學生或上班族都認為電子書合理定價都應在5000元以下。這項調查顯示,影響電子書的發展,價格與閱讀習慣依然是其最大罩門。

此外,內容也一直都是最大關鍵。目前除了電子書內容豐富性還不高之外,能閱讀的書本類型只有小說而已,且各家電子書的閱讀格式彼此不能互通,例如A牌的電子書不能看B牌的電子書格式,這將是阻礙電子書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特別是市場傳出,蘋果電腦將推出平板電腦,產品比iPhone稍大,並具備PC、無線上網、遊戲與電子書等功能,價格約新台幣2萬元。這無疑讓電子書的未來發展更加雪上加霜。

當然電子書只是電子紙的應用之一,且目前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才正起飛,未來電子書仍將有其特定的市場價值與定位,只不過就像受訪者所認為的「其與實體書報」仍有差異,未來電子書再怎麼普及,人手一冊的景象倒也不至於真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