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扭轉操作扭轉不了的問題(轉載)

目前每個政府都想利用低利把錢逼到市場上,提升投資,創造經濟成長...

看來已經黔驢技窮了。

----------------

扭轉操作扭轉不了的問題

美國聯準會(Fed)提出了「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的新政策,希望能挽救極可能下滑的景氣。一如日前所言,這雖是聯準會在內外壓力下的大膽之舉,但利弊互見,且效用可能有限;各界不看好的原因,包括它在金融面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以及它在50年前動用時效果不如預期等。除此之外,扭轉操作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它並非針對美國經濟不好的根本原因所設計,即使有短效,也解決不了美國經濟的根本問題。美國經濟低成長、高失業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化的衝擊下有許多產業和勞工失去國際競爭力,這是產業或個體經濟及國際經濟的問題,無法用扭轉操作這種總體政策來解決。

扭轉操作是要在不擴張總貨幣供給量及信用的情況下,讓長期利率下降而短期利率上升。在學理上,這可能使投資因長期利率下降而增加,但這種學理上的理想在現實上不見得有多少作用。依據學理,降低長期利率能增加投資從而提高經濟成長和就業的原因,是低利率能讓投資之未來收益的現在價值變高,因此原本利益較小的投資案,貼現後的利益會變大,因而變成更值得投資。但是,若投資案原本就不能賺錢,未來的收益是負的而非太小,則利率再低,其現在價值還是負的,自然不值得投資。此時扭轉操作或其他降低利率的政策,都難以提高投資。

近20年來,美國和包括我國在內的高所得國家出現的重大經濟轉變之一,就是有許多產業因低工資國家的競爭而變成無利可圖。這類產業必然會逐步移往開發中國家,進而使它們在高所得國家中的產量和就業量下降。高所得國家若未能發展出夠多新而有競爭力的產業,其經濟必將遭遇困難。即使有不少新產業發展,失去競爭力產業的勞工也未必有能力到新產業工作,形成結構性失業,失業率即可能居高不下。因此,降低利率並不能使成本已高於國際價格的傳統產業恢復在國內投資,低利率甚至還可能使部分企業因更能取得廉價資金而加速對外投資和外移。

日本是低利率無效的明顯例證。即使日本的名目利率已多年近乎零,其經濟成長一樣近乎停滯。日本對出口的依賴高於美國,日本對國內市場的保護也高於美國,因此全球化及日本進口自由化對日本經濟的衝擊也特別大,包括日本以出口為主的產業把生產線外移,以內銷為主的產業又被進口品特別是日商的海外產品所取代。這種許多產業快速失去國際競爭力和獲利能力的情況,絕非降低利率所能解決。美國對出口的依賴較低,使全球化的衝擊看起來也較小,但實際的情況可能是衝擊來得較慢而已。美國的貿易依賴度已逐漸上升,涵蓋範圍愈來愈廣的全球化已使得愈來愈多的產業和服務可由外國提供,因此全球化對美國產業的衝擊將愈來愈大,而低利率政策也將和在日本一樣效果不彰。

日本在低利率之外也大量擴大政府支出,但經濟仍然不振;長期以來,美國也以財政赤字和信用擴張來搶救其因國際競爭力改變所造成的失業,以及快速降低的支出能力;結果,兩國都是債台高築而基本問題依舊。歐盟目前債務出現問題的國家,基本上也是國際競爭力出問題,卻想用總體經濟政策來救經濟而無果。

因此,美國和其他高所得國家若不認清全球化是產業或個體及國際經濟面的問題,並以這方面的政策來解決,卻仍想以總體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解決,即使能改善一時的景氣,也必將使長期的負債和結構性問題更加嚴重。

【2011/09/27 經濟日報】@


怎樣的方法?!

人本關心教育的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我一直覺得他們的手法真的很差勁。

您們老是不去跟基層的教育人員搏感情,老是挾著政府官員來對教育人員

批判與指責,您們覺得這樣子有辦法解決問題嗎?!不管是哪一種問題都是一樣的。

這個觀念就是一般人市井小民最討厭那一種攀權附貴的地痞流氓一樣。

您說:像人家類似慈濟功德會的慈善家,或許也很感慨社會道德淪喪或是人心腐敗...

以慈濟功德會在一般基層人員心目中的影響,我想絕不亞於任何民間團體機構,

只要他們出面去跟政府官員稍微疏通一下,我想應該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或政府機構不敢

不賣他們的帳...但您有曾經聽過什麼報導說:他們有動用過類似的權謀去達到目的?!

人家還不是自己鼻子摸著,自己興學辦校...開醫院...一步一腳印行善台灣與天下。

所以,像人本這一種老是動不動找記者,要脅政府官員...逼迫基層教育人員就範的作法,

根本在行事風格上完全背民意而行的...難道沒有所謂的企管管理人員有跟他們提醒嗎?!

那您們跟台面上那些老是譁眾取寵的跳樑小丑有何不同?!...人家也只不過把您們

心態上的某種不平衡想藉由賣弄權謀的拉攏社會上有同理心的人來支持您們而已。

那跟那些搞政治意識的政客有何不同呢?!久了就沒有人想理您們了。

------------------------------------------------------------------

校方批人本看不懂手語 如何協助

2011-09-27
  • 中國時報
  • 【洪榮志/台南報導】

     南部某特教學校爆發性侵、性騷擾事件,教育部責成中辦專門委員代理校長。人本基金會質疑,「中部辦公室應該被究責,怎麼還可以接管學校?」學校陳姓主管反批,人本再三描述性侵情節,「你們連手語都看不懂,如何協助調查全案?」

     人本執行長馮喬蘭指出,去年十二月開始,人本即與中辦一起調查此案,期間這所特教學校還一再發生性平事件。因中辦始終無法有效處理,他們無法再相信中辦,才會要求專業團隊進駐該校

     她說,教育部管轄的大學教育體系中,擁有許多特殊教育、心理諮商、社工的專家學者,讓專家學者組成專業團隊接管校務,避免行政系統繼續操控,才能真正幫助該校學生。

     馮喬蘭還質疑,教育部調查期間,該校學生仍無法受到保障,隨時有被性侵的危險,對性別平等案件的保密,只是保護官僚而已。

     昨天的記者會上,爆發性平案件的該特教學校陳姓行政主管到場踢館,他以手語發言,還質疑人本基金會,「你們連手語都看不懂,如何協助調查全案?」

     陳男表示,他贊成專業團隊協助學校解決性平問題,但人本沒有站在學生立場著想,也抹煞長期以來校方處理性平事件的努力。如果沒有學生來就讀,專業團隊接管學校又有什麼用?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自負的人的苦果

今晚東森財經新聞台陳文茜的世界財經週報有請到台大財金系沈中華教授、

政大教授殷乃平教授還有另一位東吳政治系吳志中副教授談到有關這次歐債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應該是當今世界的幾個主要的經濟問題...而且是迫在眉梢的問題。

反正這個問題大家都可以在最近的一些財經報章雜誌都可以查的到的。

我也不是什麼財經、金融專家...也只是聽聽,瞭解一下這方面的訊息。

不過,節目中沈教授有提到一個觀點我是覺得蠻有趣的:就是從2008 年美國爆發

雷曼兄弟的連動債,為當年金融海嘯開了第一槍,影響力至今猶在。沈教授的觀點認為:

在目前這麼低的銀行金融利率下,每個銀行都還認為可以藉由市場操作,

還可以擠得出利潤嗎?!這個似乎就是目前當今所有歐美銀行金融界所面臨的問題。

電視畫面上的標題好像寫著:在低毛利下的『榨果汁』...自負的人最終還是會嚐到苦果的。

當我看到這個標題時,我也不覺莞爾起來,這個觀點好像套在我們台灣的高科技業者

的身上好像也適用喔...

想想我們這些高科技的大老闆們的思維模式是不是也是如此?!每個都是很自負的認為

在這個這麼低毛利的殺價競爭市場裡,他們也一定可以榨出果汁的...我想這一次全球的

國債問題應該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機會吧。

PS : 節目中,包括沈教授與殷教授對於目前全球金融潛在的問題,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只共同表達應該是人類史上又一個嶄新的經濟學面貌吧。...祝福全人類吧。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USB HID 技術散記(二)

上回有提到關於USBHID 的應用的一些問題,我想一般人會使用 HID Class 也不一定

是拿來作所謂的真正的Human Interface Device,可能只是想利用這一個標準的介面

來作一些屬於自己系統應用的介面。只是如此可以省去PC 端驅動程式維護的問題。

當然早期由於PC 端的USB驅動程式的確都會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問題,所以,

大家都容易望而卻步,但USB 發展至今,其實他的相關系統應用都已經算很成熟了,

所以,我相信這些過去令人卻步的東西,應該會越來越少。不過,一般人可能還是

希望簡單一點的用類似HID 這一種標準的驅動程式就好了...

我上回也有稍微說明了關於HID 的PC 端應用軟體問題,其實,在配合這一種HID 的

系統應用,還是會有其他問題。

我上回有提過說:當HID Device 插入PC 端時,因為您是採用作業系統標準的驅動程式,

所以,當完成USB Enumeration 之後,根本不需要等相關的應用程式啟動,作業系統

就會利用HID 標準的介面一直針對您USB Device 端的所提供的 Interrupt In token 訊息,

會一直在固定的時間對您的USB Device 要資料了....這跟任何上層應用程式無關。

好了...一般來說:HID Device 一般來說,可能只有一組Interrupt In Token...譬如:

像一般鍵盤,大概就只有鍵盤上任何按鍵的訊息資料透過這個Interrupt In Token 傳給

PC 端。但如果:在您自己本身的應用中,萬一有可能會提供兩組或兩組以上的訊息資料時,

那又是如何情形?因為HID Class 的規格跟您說:只要有不同的Report ID 您是可以共用

同一組Interrupt In Token 的...所以譬如您在您的系統應用上,基本上您還是只有一組

Interrupt In Token (Endpoint),但有可能他會拿來傳基本的Polling 鍵盤訊息外;

您可能也會拿來傳輸一些需要即時回報的量測數據訊息...那該如何處理呢?!

其實這一個問題的重點就是:會不會掉資料?!因為您是共用一組Endpoint,所以有

可能會造成資料衝突,造成資料遺失。...當然,如果您採用的USB 單晶片微控器在

這一部份的處理能力有好的話,您可能根本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卻又一直找不到資料

遺失的原因?...這樣子就可能會造成您USB 裝置系統應用上的問題了。

我現在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

上圖就是我利用同一個Interrupt In Token (Endpoint)來傳兩組不同Report ID 的

資料...理論來講,這兩筆資料應該是交錯的一直回報給PC 端的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會固定的來抓取資料,至於您自己本身的應用程式要不要從作業系統的

驅動程式裡讀取資料?!那是您上層應用程式軟體的問題,跟作業系統驅動程式無關。

(這一點我上回也有提過了...反正您要便宜行事,採用人家的驅動程式,

就得遵照人家的規範!)

結果我們發現:還真的會掉資料(傳輸的資料遺失,少了一筆Report ID =0x02)...

而且好像又不是很規律的資料遺失,這一種問題是最討厭的。很難Debug...

我之所以會發現是因為我有USB 分析儀,如果您本身沒有,但因為您又採用作業系統的

驅動程式,所以,您根本無法從哪裡去切入找問題點。(這時就算您跑您的上層

應用程式軟體也沒用...因為這個問題是在USB 匯流排上根本就已經掉資料了!)

我們就很清楚的第一步要釐清問題出在哪?! 因為Interrupt In Token 是PC 端來

USB 裝置要資料而沒有資料,所以,這很清楚問題的是出在我們USB 裝置上的韌體。

----

我之前在一些USB DIY 文章中有提過:據我所知一般USB 單晶片微控器對於處理

USB 傳輸介面的資料處理與USB 匯流排事件幾乎都是採用外部中斷向量方式處理。

至少我用過的USB 單晶片都是如此...所以,一般這些USB 單晶片原廠提供的範例

程式也會有類似的程式範例,但是終究每一個人的使用環境與應用條件不同,這一部份

應用程式一定勢必要改寫的,但如果您對USB 的通訊匯流排事件與您本身系統應用

之間系統處理不清楚,就有可能發生如此類似的現象,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

大家都很喜歡直接在USB 的範例程式的副程式裡加入自己的應用副程式,結果:

其實,您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在一個既有的中斷程式裡去發展一個大型副程式,

甚至引發另一個中斷程式...這就犯了寫單晶片韌體程式的大忌,不只攪亂了Stack ,

也有可能引發暫存器的衝突與資料錯亂....結果就沒有一定的規律或錯誤現象了。

所以,只要您對於USB 匯流排上的資料傳輸特性與USB 單晶片微控器本身的功能

掌握清楚的話,其實就很容易的解決這一個問題的!

上圖就是我們稍微調整一下整個韌體程式流程的安排,再作一樣的動作。

我們就發現整個問題就不見了,而整USB 匯流排上的資料排列就非常整齊的

依序傳輸...也就不會發生之前類似的傳輸資料遺失的問題。

------------------

之所以會提到這一篇文章士因為有許多人都誤認為只要我採用標準的USB HID 介面,

因為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好像都很簡單。...其實,不管您是用別人的驅動程式或是

自己本身採用專用的驅動程式,道理都是一樣的:就是本身對於USB 的規格與系統應用

發展之間的系統架構一定要有很清楚的系統觀念。我提過:寫程式不難,而是如何Debug

是更難,因為這就是在考驗您本身對於系統發展的功力...

----

我自己都有發現我自己所建立的技術網頁,每逢每年的九月的人數累積都會有很明顯的

增加現象。我想這有可能是學校開學,或是畢業生進入職場的高峰期...可能是學校研究

功課或您在職場上也碰到必須學習USB 時,就不得不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訊息吧。

當然也很高興大家都可以找到這裡來,我也當然很樂意或很榮幸的可以提供這樣的

技術討論或參考價值內容給各位參考,以縮短大家對於USB 系統的學習認知時間。

也希望大家可以藉由如此的學習與經驗交流,看能不能提高一下我們高科技水準?!

不要老是想殺價競爭,賣肝謀低毛利吧。

也由此可知:江山備有才人出,大家就好好努力一下吧。--- 台灣加油!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困境中掙扎

今天聽到朋友轉述:昔日朋友在新竹光復路開的一家IC 設計公司。

成立時間約在 2006 年...資本額:約三千萬元。

幾個主要員工成員我都認識,有作系統的~也有IC 設計者,其中還包括作類比電路設計的,

整個團隊的專長也算是蠻完整的...甚至他們所鎖定的應用市場在大陸也有

一些通路朋友幫忙的。...所開發的一些IC ,卻一直在市場上沒有真正的放量。

所以今年年中就傳出可能財務吃緊了,在找一些資金挹注。

結果:今天聽到的消息是:團隊直接轉到另一家公司上班,而公司直接關門謝幕。

---

當然報紙常常會有一些某某公司轉投資什麼公司,或是什麼公司得到什麼公司青睞入資,

帶來什麼富爸爸之類的等。但還是有許多這一種默默努力的公司在困境中掙扎,

甚至直接下台一鞠躬的。

像這些朋友的專長絕對不是三腳貓的功夫,大家之前也都有待過上市櫃大型IC 設計公司,

也都有很好的產品開發歷練,所鎖定的產品特性也沒有說是多偉大或龐大的系統Loading,

大家無非也都只是鎖定一些特殊應用市場,也無意跟主流市場作激烈的正面廝殺,

只是想利用自己專長與過去的歷練,可以找一片自己的樂土Enjoy 簡單的生活。

但無奈今非昔比,如果這個場景拉到十幾或二十年前...想必他們不但可以實現

自己的夢想,甚至飛黃騰達。事實就是如此現實殘忍,產業生態與整個大環境

已經不如從前...那怕您一個小小的產品觀念或市場定位都很容易被這些大環境的

資訊與各類種種相關類似產品給取代。

告知我的朋友說:如今結果未必對其團隊是不好的~或許等他們重新出發後,

會有更成熟或是更美好的未來也說不定吧!

---只能祝福他們吧。

----

補記:

記得昨天財經新聞記者訪問宣先生時,宣先生還是以開車來比喻景氣問題,

說:企業經營就像開著一部公車一樣,難免都會遇到轉彎之處...

以前有待過老聯電的同事總喜歡拿這個比喻來開玩笑:對啊,就是因為公車

遇到轉彎之處,難免就需要來個急轉彎...也就難免車上會有一些乘客就會不小心

就會被公車給甩出去...有些會跌著鼻青臉腫、四腳朝天的,但也有很多人很幸運

的會被甩到另一台勞斯萊斯車上。

(當初他們就是拿這個故事在暗諷大M當初成立之初的困境與後來的成就。)

...

但看來這個時機點,很顯然的公車外面不但勞斯萊斯越來越少...連一般的車子

也很少,越來越容易直接摔在地上而鼻青臉腫的......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VC6 to VS2008

剛開始學C 語言時,其實是學Turbo C 的。

要學視窗時,一開始也是從VB接觸的,後來因為講求專業分工之下。

就很少碰到PC 端的軟體開發環境,但後來學USB 時,因為有時老是受不了

軟體工程師的一些介面整合,就只好硬著頭皮自己自學慢慢接觸 VC...

因為從軟體工程師那邊移交過來的開發環境就是VC 6...一做就是好長的一段時間:

您看VC++ 6 是 1998 年出的軟體...我用他寫了USB ROMTER II 的應用程式,

也利用他發表了許多關於USB DIY 的內容。後來也寫了第一代多核心的IDE 開發環境。

當然也知道後來有出VS 2005 ...但是因為VC6 一直用得很順手,也沒有多大問題。

您看一用就用了十幾年了...心裡想:應該是真的夠用了,老了,就不要老是要跟流行

學一些新的東西,要不然真的會學不完的。

----

結果沒想到...還是栽在USB 的應用裡,其實我也沒有真正的抓到問題點出在哪?

那是因為有位熱心的網友跟我討論一些USB HID 的東西,我當初也是用SiLabs 原廠

的範例程式下去改一些USB HID 的應用程式,發現在他Windows 7 的環境裡...

跑起來怪怪的...這位熱心的網友就很熱心幫我把這一個程式環境轉到他的VS2010 裡,

重新整理一下,然後再跑一次,竟然就沒事了...

當然以C 語言來說:他的程式可攜性是很高的。理論來說:該沒有多大問題。

這是理論。但我想如果是純軟體應用程式應該差異不大,但如果是牽涉到一些周邊條件

的話,譬如就像我常用的 USB 開發環境,那就很難說了。前兩天我不是有提到

那個Multi-thread 的東西嗎?!您想想看:VC6 出來時,那時哪有多核心的東西。

那時軟體工程師一直跟我解釋說:所謂Thread 的程式,您就把他當作有另一棵

CPU 處理器再幫您跑程式就對了。而很不幸的,SiLabs 原廠提供的第一代 USB HID

範例程式就是用Thread 在處理 Interrupt In Token 的資料處理。

之前軟體工程師就一直告誡我說:用Thread 程式來處理周邊裝置時,

您真的要小心一點....什麼是"要小心一點"?對我這個半調子的軟體玩家,怎麼小心?!

出了問題當然就掛了啊。

那我當然要乖一點。就直接聽人家的建議:您的VC 開發環境該升級了啊!

後來我就打個電話給我USB 軟體的啟蒙工程師問說關於這件事時。

他竟然也回答我說:啊~您還在用VC6 喔?!我已經換成 VS2008 很久了啊。

唉~果然注定是個歹命工程師。看來也得升級了。

至於該如何升級?!嘻~嘻~這就是這些軟體工程師大家都知道的『不能說的秘密』。

他們合理的解釋是說:可能反正現在還有工程師願意留在PC 產業裡發展寫應用程式,

而不去投靠iOS 或是 Android 陣營的...對M$ 來說: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所以,我現在也算是大躍進:從1998 VC6 跳到 VS 2008...十年大躍進。


其實剛開始還是有點不太適應這個新環境...但我說了:只要您找一個明確的系統應用個案。

很快的您就可以好好駕輕就熟了。當然重點是:其實大部分的VC6 的程式 VS2008 都

能吃得下。重點還是我說的:這十幾年來PC 的CPU 處理器有很大的進展,或許真的

那個舊版的 VC6 已經不合時宜了。

以M$ 的官方說法,也是強烈建議大家從VC6 轉換成 VS2008 ...尤其是您碰到

Win7 (VISTA) 的作業平台。看來為了大家USB DIY 未來的發展,大家還是

跟著腳步吧!....若以USB 系統發展來說:感覺至少應該比VB 好一點吧。

還是大家有更好的建議呢?!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ARM Cortex for Touch ?!

這篇報導的一個亮點,就是最後一段話。我有點奇怪為什麼會突然冒出這一段話?!

這讓我想起以前在搞NAND Flash 應用時的故事:當初MLC NAND Flash 出來時,

因為MLC 比第一代的SLC 的CRC Error Correction 為 4 bit...當初我們也還在用

8 Bits MCU。人家國外就直接提供一個 32 bits 的 MCU 的處理這個 Error correction

範例程式庫。我們還很天真的問人家說:有沒有8 bits 的範例?!道理是一樣的。

好了,您要人家提供一個Touch Solution...您需要人家提供什麼介面給您?!

您覺得您們家 32 bits MCU 的市場比較大呢?!還是人家ARM 的應用市場比較大?!

我當然知道國內許多IC 廠是非常有骨氣的...矢志要成為國際一流專業公司,

但是作法上卻是:一下要Cost Down ,一下子又省這個,明天又要配合客人或市場

搞那個?!昨天我也提到那個多核心的觀念,我相信接下來市場會陸陸續續的推出

彈性應用的多核心ARM ...甚至就是多核心ARM Cortex 平台,以我的角度來看:

系統應用端會持續發展多核心的應用函數庫的建立。尤其是類似Multi-Thread的觀念。

一個Thread 函數交由一棵ARM Core 來處理,這一種應用觀念一定會成形的!

但我也相信在ARM 這樣子的組譯器與開發平台上也一定會蓬勃發展這一種呼叫函數庫...

包括類似USB 、網路資料讀取處理或相關應用端(譬如觸控介面等)的底層函數庫...

這一定是完全跳脫我們這一代傳統那一種:搞一棵MCU,然後還在那邊,

一行或一字甚至還在那邊慢慢發展屬於自己平台的東西...

蘋果的iPhone/iPad 在終端產品端打包軟硬體的成功案例,也一定會延伸到

上游基本零組件端的開發應用觀念的,尤其是像這一種MCU 微控器市場。

----

PS: 我查了一下該公司的32 bits MCU 也是ARM Cortex-M3 Core 的...

所以更搞不清楚這一段的含意了。我想對該公司來說:這32 bits 也應該不是主力產品吧。

不過,我說了:重點不在這一個硬體平台而是我所說的系統應用平台上吧!

像PC VC ++ 的這一種呼叫函數庫:

   // Create thread that polls for INTERRUPT IN reports
   HID_RX_THREAD = CreateThread (NULL,NULL,    InterruptThreadProc,this,0,0);
...

應會出現在一些很基本的系統應用平台上了吧。

----

Cypress 讓觸控螢幕更薄

2011-09-20 01:00
  • 工商時報
  • 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觸控IC大廠Cypress Semiconductor (那斯達克:CY,Cypress)昨(19)日宣布推出全新TrueTouch Gen4系列觸控螢幕控制晶片,Cypress指出,該晶片預計明年第一季開始出貨。

 這款晶片可解決現在觸控面板與TFT LCD面板間雜訊問題,因此將有助於In/On Cell觸控面板發展,讓觸控螢幕薄型化且更節省成本,該產品將可應用在1.5吋至12.6吋的面板上。

 Cypress新推出的Gen4系列,可讓觸控功能直接做在TFT LCD面板上,以實現減少使用觸控面板及光學膜與膠等等成本,不但可讓觸控螢幕更薄,亦可有效降低觸控螢幕模組成本。

 Cypress台灣區總經理楊晉銘則指出,這新的晶片解決方案克服了In/On Cell的門檻,但並非取代所有的既有市場,在觸控面板應用領域愈來愈廣的趨勢下,新的觸控IC提供新的選擇,就看終端客戶的設計將怎麼應用。

 除了薄型化特色,Cypress Gen4系列產品提供高達400Hz業界最快速的畫面更新率(目前以120Hz最為普及),以及1kHz的電容式觸控面板掃瞄速度,Cypress TrueTouch 產品行銷經理王一杭指出,預期新的OS包括WP7、Win8、Android所需的運算速度愈來愈快,因此超越目前主流推出400Hz以便因應未來2至3年的技術發展需求。

 不過,Cypress Gen4系列產品需搭配動32位元ARM Cortex核心技術,因此即便台灣微控制晶片廠盛群(6202)已推出32位元微控制晶片,仍不能與Cypress Gen4系列作為搭配。Cypress 亦強調,節能低功耗的趨勢下,Gen4也堪稱是全球最低的2mW運作功耗,深層睡眠模式的耗電僅有1.8 uW。

 

產學觀點?!

每次看到這一種新聞評論總有一股『狗吠火車』的感覺。

當然啊...教授跟外商公司主管基本上也都是領薪水的受薪階級,可能也沒辦法多體諒

為大老闆的辛勞啊。這些老闆基本上也都是商人,唯利是圖是他們的天職。

當然也是他們的社會責任,所以當他們決定堅守 3%,5% 的毛利時...

就已經展現他們背水一戰的決心了,要不然就不會一路加碼投資大陸加工廠,

前進大西北。他們今天所做的一切的決定也都是為了三、五年後作準備啊。

所以大家就不要懷疑這些領導人的企圖心與他們的領導力了。

重點還是讓那些未來有機會或是涉世未深的新一代可以完全擺脫這一切包袱。

重新定位,重新出發吧...否則,您可以參考以下另一篇報導,許多企業

改造其實都有他時效性的,那這些產學專家就要想一下:以目前這些企業來說:

還有機會嗎?!因為您們專家所說的一切難道這些老闆不懂嗎?!

------------------------------------------------------

產學觀點/柯承恩:放棄低毛利率思維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柯承恩表示,社會長期投資科技硬體製造業的結果,使台廠在成本、效率有優勢,可是這個供應鏈創造的價值卻越來越低。企業求轉型,領導人是關鍵,要有企圖心、領導力並下定決心,「未來毛利率不能只有3%、5%。」

惠普對經營PC業務遲疑,引發台廠變革思維;柯承恩認為,科技業典範正移轉,生產價值從硬體移轉到軟體、籌組系統,一個社會若再投資那麼多優秀人力、龐大財力在低利潤產業,未來何在?

他表示,任何產業重大轉型都要有決心,不能反覆不定,2006年飛利浦退出半導體業,決意賣掉台積電股票,正代表方向一致、破釜沉舟的決心。企業沒有背水一戰的心情,不會成功。他強調,企業主要有企圖心,今天定的方向是為三、五年後準備,若一邊想提升價值,一邊卻抱著3%、4%的低毛利率不放,轉型恐會遇到極大困難。

【2011/09/20 經濟日報】



----------------------------------------------------------------------------------

產學觀點/于弘鼎:軟硬整合勢不可擋

「PC產業傳產化」,可能重擊台灣科技產業。台灣IBM 總經理于弘鼎認為,台灣政府和企業應換個腦袋,因為「軟硬整合」的科技大勢已擋不住,台灣必須把更多的資源配置,從硬體轉移到軟體身上。

IBM是PC的發明者之一,2004年將PC部門出售給聯想,從科技硬體廠搖身變成科技服務商,被視為現代科技廠商的轉型典範。于弘鼎說,包括惠普(HP)最近考慮分拆PC部門,有愈來愈多歐美資訊科技(IT)大廠都在學IBM轉型,代表IBM當初的眼光是對的。

這幾年,蘋果「軟硬整合」的模式讓全球科技業面臨重新洗牌,硬體只是工具,幫助客戶達到需求,軟體和內容才是目的,如果台灣還是繼續聚焦在硬體開發,前途堪慮。

他觀察,台灣過去以科技硬體創造經濟高峰,硬體對台灣太重要、聲音太大,因此容易淹沒掉周邊的軟體、服務業等其他發展。但時代正在改變,政府應該要擬定更清楚的產業政策,例如透過稅收優惠等方式,強化台灣的「軟實力」。而且速度一定要快,因為大陸等新興國家很快就會追上。

于弘鼎強調轉型的當下絕對是痛苦的,90年代的IBM 也有很多主管相繼離職,公司氣氛低迷,但因為危機存亡,大家的決心都很強。所以轉型第一步就是決心。

【2011/09/20 經濟日報】

-----------------------------

台廠升級 要做PC不死鳥

iPad平板電腦狂潮來襲,全球兩大PC品牌,宏碁第二季出現史上最大虧損,惠普(HP)一度考慮退出PC市場,引發PC末日的預言再起。

長久以來,台灣科技產業隨著PC一同茁壯,彼此高度連動,惠普董事長藍恩說,PC像是日用品,量大但利潤低,意味著「PC產業傳產化」。台灣科技業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本報以IBM成功轉型的經驗,來看惠普與其他科技品牌大廠的發展方向,在產業典範轉移的過程中,維持企業的最佳競爭力。

惠普(HP)個人系統事業部門是否分拆尚未定案,但投入發展雲端等軟體事業目標不變,有如複製之前IBM轉型之歷程,牽動台灣科技廠商也來到轉變的十字路口。在後PC時代,科技業將面臨「PC產業不死,但走入傳產化」的新挑戰。

惠普的轉型被形容為「IBM化」,IBM成功的經營策略已成為歐美資訊大廠爭相仿效的對象,未來科技業者要擁抱黃金十年,可以參考IBM的三大經營特徵,即「吃軟不吃硬」、「無形勝有形」、「商用贏消費」。

惠普身為全球PC龍頭,卻在PC市場上面臨瓶頸,這其實早已有跡可尋,惠普前執行長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 曾在自傳「勇敢抉擇」中提到,2002年時,惠普就曾考慮分拆甚至出售PC部門,只是擔心衝擊到公司另一隻金雞母-印表機業務而作罷。

吃軟不吃硬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鐵口直斷,早在一年多前,他就認為PC的利潤愈來愈低,對於美國廠商而言,PC硬體成為「食之無味的雞肋」,東西方企業的經營思維大不同,由於美國廠商不做這麼低利潤的生意,他預言美國PC廠商總有一天會棄守市場,就像十多年前美國電視品牌逐漸消失。

因此IBM率先發展「吃軟不吃硬」的策略,最重要的轉折,即是於2004年把PC部門出售給大陸聯想電腦(Lenovo)。IBM是PC的發明者之一,卻受到廉價PC的興起,在90年期初期發生鉅額虧損,幾乎瀕臨破產邊緣。後來在前執行長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 帶領下,處分掉不具競爭力的部門,才讓大象輕快地跳起舞來。

延續葛斯納路線,IBM現任執行長帕米沙諾(Sam Palmisano)在過去十年間,一手賣掉IBM的PC、電腦硬碟、印表機等硬體事業。另一方面則天價收購知名顧問公司PwC、以及超過100家軟體公司。

IBM從一家以硬體為導向的公司,蛻變為融合硬體、軟體與服務的「科技服務企業」,目前軟體與服務部門,合計包辦公司逾八成營收,傳統硬體部門占營收比重只剩下18% ,完全跳脫外界對於科技公司的刻板印象。

惠普之前決定以約100億美元收購英國「軟體」公司Autonomy,更加印證「吃軟不吃硬」成為美國IT企業的新顯學。

透析科技化的過程中,硬體其實只是工具,軟體才是目的。蘋果雖然以iPod、iPhone、iPad大行其道,但背後的致勝關鍵,卻是iTunes和App store裡頭的軟體內容。

無形勝有形

其次,創意、專利等無形資產,價值遠高過看得到的機器設備,「無形勝有形」。IBM 研究中心舉世聞名,每年投資在研發工作的金額高達60億美元(約新台幣1,740億元) ,相當於台灣政府總預算的10%,總共已孕育出五位諾貝爾獎得主。

葛斯納在回憶錄「誰說大象不會跳舞」中曾經提到,IBM 研究室每年發明許多技術,很多都躺在實驗室,因為擔心授權給其他人使用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他獨排眾議,認為專利可以領導科技業走向,進一步制定業界標準,收取權利金。如今專利權利金已成為IBM每年營收的重要一塊大餅,而且毛利率超高。對照蘋果、宏達電、Google、三星等科技大廠積極充實專利彈藥庫,「專利大戰」一觸即發,IBM經營眼光獨到。

商用贏消費

第三,「商用勝消費」的趨勢浮現,隨著亞洲崛起,「美國第一等於世界第一」的時代已告終結,惠普、戴爾等美國廠商的主場優勢不再。當大陸從世界工廠搖身變成世界市場,挾著13億人口,未來除了蘋果等少數以差異化突圍的歐美廠商外,亞洲消費品牌將取得更高的發言權。

有別於消費型科技產品著重經濟規模的競爭,「以量取勝」;商用市場著重「客製化」,滿足客戶不同需求,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放眼IBM、惠普、甲骨文(Oracle)、思科(Cisco)等所有美國科技大廠,幾乎都把焦點放在商用市場,顯示「商用贏消費」,惠普此次轉型,被解讀是對消費科技產品市場的興趣降低。

市場還很大

台灣廠商也不必過分驚慌,因為「PC產業不死,只是傳產化」。

傳產化指的是一個產業步入成熟,雖然市場高成長不再,但產業競爭趨於穩定、價格廝殺也緩和下來,利潤反而更好,就像最近NB代工產業的毛利率出現止跌跡象。

惠普的轉型,其實就是產業升級的自然過程。施振榮說,新興市場快速崛起,PC每年仍有很大市場規模,是值得繼續經營的領域,宏碁、華碩、聯想等華人品牌可望從中得利。

【2011/09/20 經濟日報】


-------------------------------

五個理由 惠普恐畫虎類犬

惠普想仿效IBM從硬體製造商轉型為軟體及服務供應商,執行長亞帕瑟克雖已看到後PC時代的潮流所趨,但恐怕為時已晚。

許多人難免會拿亞帕瑟克與當年的IBM執行長葛斯納比較,例如都是新執行長上任、都想改造公司、甩脫低毛利部門、在某些策略上押注,以及營運的大規模轉型。

但知名科技網站ZDNet總編輯狄格南(Larry Dignan)說,由於時空背景及產業發展已大不相同,惠普恐怕不易複製IBM當年的成功模式。主要理由如下:

一、時不我予。儘管亞帕瑟克強調惠普的轉型並非一蹴可幾,但他能否有十年時間讓惠普改頭換面,仍是未知之數。

葛斯納花了近十年工夫才將IBM改造完成;亞帕瑟克上任僅九個月,有好幾季未能達成財報目標,且在短短幾個月內不斷修改經營策略。

相較於葛斯納當年讓IBM徹底脫胎換骨,兩者的時空背景已大不相同,惠普股東的耐心可能不及當年的IBM。

二、葛斯納接掌IBM之初,公司簡直是亂成一團,當時確有考慮聲請破產的聲音,外界也認為IBM應會拆解。葛斯納別無他路可選,只能勇往直前。

賀德主持下的惠普,財報數字都很漂亮,但賀德的撙節措施已為惠普埋下沒落的種子。賀德大砍服務事業的成本,導致人才出走,惠普已在高階顧問業缺席,亞帕瑟克只是在收拾殘局,然而亞帕瑟克就是無法討華爾街歡心,換言之,亞帕瑟克能揮灑與施展的空間遠不如當年的葛斯納。

三、IBM是以緩步漸進方式打造軟體事業,避免大刀闊斧所產生的衝擊;但惠普勢須採取迎頭趕上的策略,因為許多想要併購的目標早已被IBM及甲骨文捷足先登,因此惠普可能須多付點錢才能搶到像Autonomy這類軟體公司。

相對於惠普大手筆的高調作風,戴爾早已悄悄輕易吃下一些軟體及服務公司。惠普忽視軟體太久了。

四、IBM進軍服務業時,這個領域還沒有太多競爭者。IBM在2002年巧妙地進行一次科技與顧問的異業結合,買下PwC的顧問部門,一舉改變了服務業的競賽樣貌。

亞帕瑟克的惠普雖然也有服務部門(前身為EDS),但他坦承,惠普須鎖定更高階的對象。若按照IBM的劇本,惠普可能得玩大一點,例如買下埃哲森(Accenture)。問題是,惠普才剛在Autonomy砸下100億美元。惠普的服務部門要扭轉劣勢,可能需要好幾季時間。

五、研發領域嚴重落後。過去幾年來IBM花在研發的經費約占營收6%,且已有能力將研發成果變成產品及服務。但在賀德主持期間,惠普的研發費用降至營收的2%至3%。

亞帕瑟克正在恢復研發投資,卻苦於缺乏財務彈性。況且,研發投資可能需數年時間才會看到成果。正如之前所強調,亞帕瑟克真的沒有太多時間了。

【2011/09/20 經濟日報】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英特爾:多核心運算 躍居主流(轉載)

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兒子最近有在留意東京電玩展的相關報導。。

他跟我說:據報導,微軟的攤位一片死寂,而那些所謂手持裝置的遊戲就比較聚人氣。

之後他拿著爽報(蘋果媒體)的SONY PS VITA報導問我說:什麼是多核心處理器?!

這下可考倒我了,我還真的很難用很通俗的說法來說明。

剛好昨天的報導也有Intel 的相關報導。當然之前我也曾經有一陣子投入

所謂多核心微控器的產品開發。當然,這所謂多核心微控器的架構跟Intel 這一種架構

是不太一樣的啦。---- 基本上,以我的認知應該是如此的。對於Intel 的產品說明我本身

也沒有太深入瞭解。不過,我倒是有找到一些報導與技術說明。

多核心處理器有前途嗎?

瞭解任務與資料的平行處理功能

還有其他內容報導,我是有稍微瀏覽看了一下。的確是有些非常不同的作法。

但姑且不論這些基本架構的差異化之外,我到覺得有許多基本觀念是差不多的。

譬如:在影片中Intel 工程師有提到所謂的模組化(Library)的觀念。

也是他所說的Scaling 的擴充性...這是一種從一些基本硬體架構延伸到軟體應用端的觀念。

您如何將您硬體架構上的優勢轉換成系統應用端的擴充性觀念。

如同當初我在驗證發展多核心微控器時,我就與幾位系統應用工程師分工的列出

一大堆可以把一些常用的系統應用介面,譬如:UART 或SPI 乃至與I2C 甚至一些

所謂紅外線搖控器、PS2 鍵盤介面等等...大夥就分工的把這些可以單獨完成的系統應用

模組利用獨立運算的單元讓他們可以不受干擾的完成基本功能。

其實,這個觀念在一般PC C++ 語言中的多執行緒(Multi-Thread) 觀念是一樣的。

我相信如同Intel 所說的:當您可以利用Thread 觀念來完成您的Task 與data 處理,

那對於未來多核心,像四核心、八核心...乃至於100核心等來說:是更容易發揮效益的。

尤其他舉例那一個:Amdahl’s Law 與 1988 年Gustafson 的觀點。我是覺得蠻有道理的。

當然,總結來說:整個多核心處理器的成功,在軟體與應用發展端的配合發展是

同樣的重要的...這一點是無容置疑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Intel 很不餘遺力

製作這些技術觀念的影片讓大家可以從多方面的參與這樣子的技術發展。 

不管是組譯器或是程式庫的建立與除錯工具(Debugging)...都是需要重新定位的。

這一點跟我們當初發展多核心的觀念是一樣的。...最後,他還有提到一個MPI 觀念。

這一點大概就很明顯的說明另一種多核心處理器的關鍵,

這一點也跟我當初的多核心不太一樣了。

---

但不管如何,至少Intel 從這些影片說明中,很清楚的點出不管多核心硬體架構如何,

基本上許多軟體或是系統應用都需要整體配合才能真正提升多核心處理器的效能,

譬如:他提到像一般我們常碰到的影像處理,這些過去對於一般處理器來說:都是

負荷很重的系統需求,但在處理這些影像,像是JPEG 或MPEG的壓縮或解壓縮...

都可以很容易用Pipelining 方式以多核心處理器的架構平行處理掉,所以可以讓一般

遊戲機可以兼顧遊戲功能與畫面流暢度...完成一個非常賞心悅目高品質的平台。

---- 這個就是我給我兒子一個非常簡單的白話說法。

最後您可能會問我說:那國內的多核心處理器的未來呢?

其實這個答案跟國內許多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基本觀念是一樣的。

技術發展與產品開發本身都是沒有錯的,大家都是朝向一個提昇產品與市場競爭力的

方向努力的。但是往往在許多技術與產品在轉向市場推廣與操作手法上就會造成

結果就是不同。您說:在技術上或資源投入、人力賣肝上我們會比老外差嗎?!

那肯定不是的嘛!那為何結果會不同?!...答案我想應每個人心裡都有數吧!

---

英特爾:多核心運算 躍居主流

全球電腦處理器龍頭英特爾15日宣告,多核心與許多核心運算已登上主流地位,並以超大規模運算的各項發展做為例證。

英特爾年度開發者大會(IDF)邁入第三天,該公司技術長Justin Rattner指出,英特爾自2006年起與其架構研發社群合作,實現多核心與許多核心運算的潛力,影響層面持續擴大,已超越高效能運算的範疇。

目前台灣華碩(2357)、宏碁,以及戴爾、惠普等品牌電腦大廠,都採用英特爾多核心與許多核心運算的中央處理器。他強調,相較於許多核心與超大規模運算系統未來的發展潛力,今天所展出的東西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多核心(Multi-core)是指把兩個以上的處理引擎裝到同一顆晶片內,這種作法已被業界廣泛採納,用來提升效能以及壓低耗電量;許多核心(Many-core)則較著重於設計層面,不像傳統方法逐步增加核心,而是依循高核心數量的新法則,從頭徹底革新晶片的設計。

【2011/09/17 經濟日報】

----

東京電玩展直擊 SONY新掌機PS VITA展前亮相 嗆任天堂

2011年 09月15日

東京電玩展(TOKYO GAME SHOW,簡稱TGS)今(15)日於日本千葉幕張展覽館登場,日本索尼電腦娛樂SCEJ昨(14)日搶先辦展前記者會,宣布PS VITA掌機12/17在日本上市,台灣年底上市,售價未定,且至少會有4款中文化遊戲,另任天堂也於日前公布瑪利歐系列等多款新作。
報導、攝影╱柯長錕 部分圖片╱業者提供

針對台灣市場部分,索尼電腦娛樂亞洲區總裁安田哲彥表示,PS VITA掌機在台上市時間不會拖延到明年,但售價和上市還在擬定中,目前包括《秘境探險》、《全民高爾夫6》、《忍道2》、《Gravity Daze》等4款中文化遊戲正開發中,而3G版PS VITA與台灣電信業者的合作模式,要接近台灣上市時間才確定。
日本PS VITA 10/15起即開放預訂,上市時同步販售26款遊戲,另有74款遊戲開發中,未來玩家還可透過PS Store購買下載超過600款的PSP經典遊戲,另會中還展示非遊戲時的實際操作,可邊聽音樂邊瀏覽圖片,不過,觸控介面稍嫌不夠順暢。
遊戲雜誌《電玩通》總編輯任學璽表示,PS VITA首發遊戲缺乏新鮮感,不過,掌機可以和PS3主機連動將是一大賣點。會中除發表PS VITA新內容外,日本索尼電腦娛樂總裁何野弘指出,PSP掌機從2005年銷售至今,已賣出7140萬台,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銷售佔掌機市場4成3、2006開賣的PS3也已賣出5180萬台,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更佔遊戲主機市場4成9,11/17將推出紅黑限定版PSP新機,售價1萬7800元日幣,約6942元台幣,另搭載320GB容量的PS3主機,也推出紅、藍新色,售價2萬9980元日幣,約1萬1692元台幣。

3DS 可拍3D影片

向來不在TGS設攤的任天堂,則在前天於東京舉辦記者會,主要公布3DS遊戲新作,包括瑪利歐系列、《魔物獵人3G》等,而一向被視為PS掌機大作的《魔物獵人》系列,最新《魔物獵人4》也確定3DS玩得到,但上市日期和售價未定,另主機韌體和服務也推新功能,包括新增相機拍攝3D動態影片、Mii廣場與任天堂電子商店等系統新功能,東京電玩展今日將正式登場,料有更多新遊戲公布。

點下放大

SONY PS VITA

處理器:ARM四核心
螢幕:5吋
尺寸:W182×H18.6×D83.5公厘
重量:279克(3G+Wi-Fi版) 260克(Wi-Fi版)
售價:約1萬1692元台幣(3G+Wi-Fi版) 約9742元台幣(Wi-Fi版)
上市日期:12/17日本上市
特色:部分遊戲可與PS3主機互連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全球筆電零成長 平板大熱銷(轉載)

之所以剛好要以這一篇報導為楔子,是因為昨天跟某位園區老闆聊天時,

有提到這一波國際經濟衰退外加這一波平板電腦商機讓台灣許多高科技業

摔得很慘,剛好也有另一位好友把昔日我有貼過的一篇文章:

宏達電、長春石化 做第一的氣魄(轉載)

 

之完整報導寄給我,這一篇文章我也節錄了一些內容加以註釋。

----

這其中有一些思維模式是值得我們新一代工程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這是完全牽涉到您的未來,這跟大環境無關,真的是您個人必須面對的。

這位園區老闆的分析與那一篇五月份的財訊內容相輝映。就是:台灣高科技長久

以『老二心態』在作產品開發與企業經營。真的是陷產業於當今困境的最大因素。

跟我一直強調所謂業界『近親繁殖』的觀念一樣的!反正老二裡,還可以再生出老二!

不過,這位老闆進一步的分析就值得我們瞭解了真正的原因:

那就是台灣高科技業實在是太過於專注想當老二,所以,往往過於專注把所有的

研發資源都投注在既有的技術或產品上面,而忽略掉整體技術與產品市場的未來變革。

尤其像這一波所謂平板電腦熱,對台灣來說:完全根本無法掌握這一些產品的先機,

不管是硬體或軟體技術。目前大家所看到的,還是一樣...

這一點論點我就非常同意。就像我一直鼓勵年輕工程師要有一定的自己想法。

也就為何我要不遺餘力的把我所能發表的USB 技術盡量發表給各位瞭解。

就是一樣的希望年輕一代的工程師真的不要再花太多心思在既有的一些科技產品技術上。

這些產品技術都只會讓您未來還是讓老闆把您拿來當老二用而已。對您、對公司或對

整個產業是沒有多大的助益的。甚至,您現在才剛要鑽研Android 平台技術也是一樣的。

當然,也不是叫您完全不要學這些,意思就是說:不要太刻意太過於專注的投入。

有時要真的想一想:我如此這般是否一樣只是想當老二心態?!

這一波的科技革命已經在在的跟您說明:太多的老二心態公司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有些事情或有些台面上的公司為何還如此這般?那是因為他們已經騎虎難下了,

他不得不如此,就像昨天他拿一片某上市櫃公司的TurnKey solution 給我看。

他說:現在IC 設計公司也都希望直接能賣整塊公版。因為:純IC 元器件的數量與

單價都難以支撐龐大的研發支出。對於未來不確定因素(包括會不會有另一家

老二公司出來搶他市場,當然他自己的產品其實就已經是老二產品了!)

眼前也只能撈就趕快撈而已。根本幾乎完全是短線市場操作。

這就是我們台灣高科技公司的縮影。...這個現象也只會越來越惡化而已。

您就看看以下所節錄的雜誌報導:台灣高科技界的大老闆們根本都沒有長期

投資的習慣,甚至就直接表明說:不要砸錢在沒有辦法馬上創造營收的項目上!

唉~這一種論點該如何為我們下一代創造有利的競爭力與生活環境呢?!

看看今年我們所謂的兩兆雙星或是相關所謂高科技產業,或是您自己所處的

工作環境,是不是只是公司找錢,跟國外買了一大堆貴得要命的機器設備,

然後您只是每天學著操作這些機器而已?難道這就是台灣高科技業的整體實力嗎?!

那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您還不如去研究設計一下:要怎樣子的機器設備,

可以做出又快又香又好吃的香雞排或是紅豆餅...搞不好還比較有個人競爭力啊!

.........

-------------------------------------------------------------------

全球筆電零成長 平板大熱銷

2011-09-16
  • 中國時報
  • 【康文柔╱台北報導】

     資訊研調機構昨(15)日公布最新市況,數位時代(DIGITIMES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兼主任簡佩萍指出,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僅1.97億台,逼近零成長,聯想第三季將超越戴爾(Dell)、宏碁成為品牌二哥。另外,國際數據公司(IDC)調高平板電腦出貨量,今年上看6250萬台,比先前預估多16%。

     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指出,由於景氣持續惡化,平板電腦(Tablet PC)熱銷衝擊,加上品牌廠營運屢出狀況,預期今年全年筆電出貨量只有1.97億台,比去年下滑0.5%,幾乎零成長。其中,小筆電的出貨量下滑2成,而常規筆記型電腦,僅成長2.9%。

     市況不佳,加速市占率排名洗牌,簡佩萍表示,聯想、三星與蘋果市占率大幅擴增,成長超過20%,前十大品牌當中,四大廠惠普(HP)、宏碁、戴爾與富士通(Fujitsu)的出貨量可能衰退。

     簡佩萍表示,加計新購併的NEC與Medion後,聯想今年將以近2700萬台出貨量,躍居全球第2大筆電品牌寶座。而華碩原本有機會超越東芝(Toshiba),成為躋身第五大品牌,但是下半年Eee PC出貨不利,很可能還是暫居全球第6名。蘋果雖然表現突出,但簡佩萍指出,扣除新款的MacBookAir後,其他的Mac NB出貨量還是比2010年衰退。

     筆電與平板電腦的消長,顯示在另外一項統計當中。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2011年全年平板電腦預估值為6250萬台,較先前估值5350萬台上調了16%。IDC指出,今年第二季,全球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年成長達303.8%,單季出貨量即高達1360萬台,季成長達88.9%,因此上調全年的預估值。

     根據統計,全球平板電腦的主角,還是蘋果iPad2。iPad2第二季出貨量達930萬台,較上季的65.7%再向上走高,需求強勁可見一斑,而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市占率則下滑到26.8%。

------------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怎麼會這樣?」---一定結交損友

以賈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這一種答案一點也都不覺得訝異。
之前我轉述過賈老師的經驗:每一次通知家長來學校時,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
"不會啊?我們家的XXX從小最乖了,一定是別人把他帶壞的!"
對啊~環境本來就有可能把您小孩帶壞,但家長您適時的管教也可以矯正回來的!
人性本來就是有性善,性惡之辨...尤其是進入青春期青少年是更為明顯。
學校環境與同儕之間的影響與家庭教育本來就是一種平衡的拔河,只要一邊忽略了、
鬆懈了,勢必另一邊就將扮演影響的重要角色。...

大者恆大?!台灣企業模式?

先強調一點:真的不要以政治意識來看這個問題!!

我本身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尤其在國內半導體產業帶動下,好像許多企業經營模式

好像都非得要強調『大者恆大』如此這般的企業經營模式。

我們又好像明明知道台灣企業要成功一定得轉型創新與改變。

但大企業面臨轉型與創新都遠比中小企業難。那在這兩者之間又該如何取得平衡?!

您國內這一兩年所謂大型企業也好像沒有達到真正『大者恆大』的優勢啊?!

像兩兆雙星所帶來的是更大虧損與社會人力資源的消耗,一消一長,當然勢必會排擠到

其他產業的人力需求與發展...更何況我們的出生率又越往下走,所能提供的人力資源

也越來越少了。....結果又搞個免試升學、廣設高等教育學校,提供更多不願就業者

的避風港。整個就業結婚年齡一直往上推升,自然就會降低新生兒出生率....

看到的只是惡性循環的政策...不見有效正面的管理與改善方案。

講政治意識只是令人更心灰意冷而已。........

------------------------------------------------------------------

2011-9-12
青年貧窮惡化 收入不如13年前

所得居各年齡層之末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青年貧窮問題持續惡化!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僅四十二.二萬元,雖較前兩年增加,卻不如十三年前水準;三十至三十四歲及三十五至三十九歲,平均年所得分別為五十七.七萬元及六十五.六萬元,均不如十四年前水準。

根據主計處資料,所得收入者包含受雇者、自營作業者及無業家庭經濟戶長等,去年所得收入者一二六八.三萬人,平均所得收入六十一.五萬元,較前年增加一.九%,但尚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尤其年輕人所得倒退最嚴重。

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一八○.七萬人,平均所得收入僅四十二.二萬元,居各年齡層之末,且不如一九九八年水準;扣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後,平均可支配所得僅三十六.六萬元,等於每月只有三萬多元。

另外,三十至三十四歲所得收入者一四二.三萬人,平均年所得五十七.七萬元;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所得收入者一三六.三萬人,平均年所得六十五.六萬元,都不如一九九七年水準。

青年延遲就業、薪水不高

主計處官員說明,二○○九年非常不景氣,所得收入大幅減少;二○一○年景氣雖回升,經濟成長率破十%,全年平均失業率五.二一%仍是史上次高,所得收入雖增加,但仍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

對於青年所得大倒退,主計處官員表示,國內高等教育日益普及,愈來愈多年輕人延遲就業,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可能才出社會不久,所以薪水不高,可能是所得收入不如以往的原因。

不過,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向愷認為,年輕人之所以延遲就業,就是因為工作難找,所以只要經濟可以負擔,就繼續留在學校,國內就業機會減少,才是青年所得嚴重倒退的主因。

林向愷表示,要改善青年貧窮問題,應加強國內投資,才能創造工作機會,而且不能太過集中投資少數產業,否則創造就業機會有限,應該扶植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才是台灣經濟活力所在,能夠創造較多工作機會。

----------

2011-9-12
年輕新貧族 不敢成家生子

記者鄭琪芳/特稿

台灣生育率降至全球最低,馬政府視為國安問題,一直想辦法要催生,百萬催生口號、幼兒扣除額等都出爐,但都未對症下藥,所以效果相當有限。多數年輕人不是不願成家生子,而是不敢,近幾年國內面臨低薪、高失業問題,年輕人所得收入倒退十多年,成為近貧、新貧一族,無法立業,如何成家?

馬政府執政以來,國內失業率一度飆到六.一三%的歷史新高,二○○九年平均失業率達五.八五%、二○一○年也有五.二一%,史上失業率最高的兩年,都在馬政府執政時期。

目前台灣失業率仍是亞洲四小龍最高,且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尤其青年失業問題最嚴重。根據主計處統計,今年七月平均失業率四.四一%,但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高達十三.二五%,十五至十九歲失業率十一.二四%,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失業率也有六.九六%。

另外,國內薪資水準更是每況愈下,馬政府以帶動企業加薪為由,砸大錢為軍公教加薪,但效果令人質疑;今年上半年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僅較去年同期增加一.三%,扣掉物價漲幅後,實質薪資還不如十二年前。

馬政府無法解決青年失業問題,加上國內薪資停滯不前,年輕人找工作困難,就算找到工作也可能淪為「窮忙族」,工作貧窮問題持續惡化,加上物價不斷上漲、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看不到未來,難怪不敢成家生子。


前景難料!從谷歌及惠普看工程師的職業出路(摘要)

其實我們在談全球經濟大環境問題來說:對我們來說都太遠了。

這一篇文我個人覺得寫的真的很貼切,筆者原本在東芝快閃記憶體部門服務十幾年,

照理說:應該還是蠻穩定的工作,不過從他的言論也的確蠻中肯的。

而我自己本身也在高科技職場中經歷了公司合併而進入另一家公司,

這些過程我本身也頗能體會,去怪大環境或是公司,乃至於客戶與市場趨勢也是

無濟於事的。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真的不要過於畏懼改變,

我看過很多工程師真的很害怕改變,甚至有些工程師或主管因為過於害怕改變而

顯得在職場上防禦心過強,譬如:擔心老闆會不要他、底下員工會看不起他...

就會顯得處處不安,甚至對上顯得逢迎拍馬,對下頤指氣使...真的不要如此。

對大家都沒好處,最終不管是對老闆、對屬下,甚至對公司長期來說:都是傷害。

所以這偏頗為中肯的一篇文章真的蠻值得分享的!

---

前景難料!從谷歌及惠普看工程師的職業出路

2011/08/31 00:01
 
在這一前景難料的情況下,工程師作為技術專家要精通某一技術領域。而且,即便業務形態、公司及行業種類可能改變,也必須努力尋找需要自己的領域,利用所掌握的技術生存下去。甚至有些時候還要充分利用專業知識,向跨行領域發起挑戰。...
...
....
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知識,向社會傳播科學技術,參與創意及科學交流,對工程師而言,這也可謂一種不錯的職業。

  在日經BP社,《日經電子》的記者就有很多出身於企業工程師。....
....
另外,還有工程師向跨行更遠的領域發起了挑戰,比如跳槽到向技術類企業投資的風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從事對身為投資對象的企業做技術評估的工作。此外,有的工程師還充分利用身為技術人員時累積起來的邏輯及分析能力,以及電子行業的知識,成為了經營顧問。麥肯錫日本分公司(McKinsey & Company Japan)原社長大前研一是日本經營顧問中的代表人物,而他之前卻是一名核電工程師。也許有很多人都聽到過大前研一對福島核電站事故及輻射污染的尖銳批評和建議。

...
...
總之要精通專業技術,成為技術專家。雖說對業務及公司的發展動向無法做出長期預測,但在前景難料的情況下,肯定還有能夠使自已充分施展專業技術的領域。如果因業務轉換等原因必須要換工作時,即便是情非所願,也可在其他領域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

...
對工程師及其家人而言,公司及工作內容改變的話生活也會發生變化,因此變動工作時壓力巨大。要想進入跨行領域,就必須要在新的遊戲規則中奮鬥。而且在新領域中,還要否定自己以往的成功經驗,改變工作的推進方法及思考方法。

...
在業務轉換及企業收購下,工程師們說不定還會「因禍得福」。(特約撰稿人:竹內 健=東京大學副教授)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企業無縫接班 兩大法寶(新聞轉載)

台灣高科技業自發展至今也已逾二、三十年了,也是一個世代了。

也紛紛將面臨世代交替的接班問題,這些問題跟歷史上許多政治王朝一般。

再偉大的王朝創造者,也都將面臨凋謝交出權力,而世代交替的接班問題也都

不是等到非得交班時,才來想交棒的問題。

歷史上政權交棒最差勁的王朝應該是明朝。因為很簡單,在明朝的王室交棒過程中,

一直沒有培養交棒人才,每一個皇太子從小幾乎都不唸書,還一代不如一代。

自己不唸書,不識幾個大字,接班後當然大權旁落,落得宦官干政嚴重。

當然時代不同了,但歷史一樣會提供知古鑑今,今日科技界裡大老們也紛紛面臨

不管是產品或市場的世代交替挑戰,自身卻無法擺脫經營困境,過著閒雲野鶴般的

退休生活,如此這般的人生與企業經營成效哪是值得是時下年輕人所效法與努力目標呢?

又有何可以沾沾自喜而大放闕辭之處呢?!人生成功之處最美之處是在於完美交棒

完成一個完美Ending 啊。

------------

企業無縫接班 兩大法寶

當白手起家的企業創辦人功成身退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或許是賈伯斯日前辭去蘋果公司執行長後,浮現在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蘋果或許對此早有準備,而且做得不錯。然而回顧過往歷史,許多企業在失去傳奇舵手的指引後,前方並非康莊大道。

福特汽車在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交棒給下一代後,陷入長時期停滯、甚至歷經衰退才又重振雄風。盛田昭夫一手將Sony打造成享譽全球的品牌,但他辭世後,Sony在消費電子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逐漸屈居下風。

而本田汽車卻在創辦人本田宗一郎退休後,屢屢締造技術創新的高峰。

借鑑歷史,接班之路較為平順且能繼續蒸蒸日上的企業,通常具備兩項特質。

其一是創辦人的理念與價值觀深植於組織中,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培養各世代的領袖人才。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古拉納(Rakesh Khurana)指出,許多企業失去強而有力的領導人後都難逃消失的命運,特別是科技業。

從以下幾個前例,或可一窺蘋果換上新掌門人庫克(Tim Cook)後可能面臨的未來。

老牌娛樂業者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創辦人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在1966年去世後,迪士尼熱切保存這位公司靈魂人物留下的一切,固守他構築的童話王國,他的辦公室也一如在生時纖毫未變。

只知守舊的後果是犧牲了創新能力。在1984年董事會找來艾斯納(Michael Eisner)擔任執行長前,迪士尼沒能推出幾個成功的新角色,更一度淪為敵意收購的目標。艾斯納掌舵的20年間,將迪士尼塑造成龐大的媒體集團,重建動畫工作室,發行膾炙人口的「美女與野獸」、「獅子王」,還併購了目前最大獲利來源ESPN體育電視網。

艾斯納強勢的風格經常引發爭議、造成管理階層間的齟齬,也因此耽誤許多重要事務,所以直到2005年艾格(Robert Iger)接任執行長,才成功展開收購皮克斯工作室(Pixar )的計畫。

零售巨擘沃爾瑪(Wal-mart)則與迪士尼相反,因為背離創辦人的理念太遠而陷入當前困境。

沃爾瑪共同創辦人華頓(Sam Walton)以勤懇不倦的平實作風聞名,靠著低廉的成本和售價在零售業闖出一片天,最終使他的小雜貨店變成全球最大連鎖零售商。

所有員工都熟知他把「每日低價」(Every Day Low Price) 和「每日低成本」(Every Day Low Cost)奉為圭臬 。

華頓1988年交棒給葛萊斯(David Glass),後者延續了華頓的理念。然而幾番人事變遷,華頓的經營守則逐漸被拋諸腦後,沃爾瑪開始販售高價產品,重塑公司形象及銷售策略。如今在美國營收史無前例的接連九季衰減後,沃爾瑪兜兜轉轉,又重拾華頓的低價路線。

就算是在軟體巨人微軟工作20年、熟識創辦人蓋茲超過25年的鮑默爾(Steve Ballmer),接掌微軟後也非一帆風順。蓋茲2000年卸下執行長一職,2008年全然退出公司日常營運。

現在的微軟已和蓋茲領軍的時期大不相同,除了來自蘋果與其他新興業者來勢洶洶的挑戰日漸增加,Cross Reasearch公司資深軟體分析師威廉斯說,微軟也逐步從不斷創新的風格轉為著重於專業管理。雖然2008年6月以來,微軟的獲利成長近31%,但股價卻沒怎麼上揚,這顯然反映出,投資人對目前缺少創新產品的微軟感到憂心,擔心微軟成功進軍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市場的能力。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2011/09/11 經濟日報】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怎麼改最好?

我在高科技業裡搞技術,大家都在拼經濟,政客們整天爭權奪利...
無非都是為了我們的將來。但其實真正未來的問題就是在我們的教育問題。
幾位工作的伙伴與一些業界朋友,私底下聊起來,大家最憂心的:
其實就是我們的教育問題,尤其教改幾年下來,他的結果已經漸漸呈現了。
一些中小企業找不到基層員工,而社會卻又到處一大堆高學歷的大學生不知何去何從?
之前還有報導說:國內一大堆博士後研究工作人口嚴重過剩,(當然我們也看不到
我們國家的科學與工業技術提升而領導國際學術地位?!)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USB HID 技術散記(一)

上回有提到那個關於支援同一系列USB產品卻要支援多組 USB 裝置的作法

就是利用USB 宣告中的 iSerial 字串方式。

後來我自己又做了許多實驗,發現:原來現在M$ 作業系統真的很喜歡玩我們這些

搞硬體的工程師們。好像存心就是要展現他們搞軟體就是比我們搞硬體的行。

您看以下一個在 WINDOWS XP SP3 下的一個宣告HID 的USB Enumeration 過程:

您看明明我們在宣告中按照USB 規格書 Chapter 9 所描述的字串宣告方式:

iMakefacture = 0x01 , iProduct = 0x02, iSerial = 0x03 ...當然我們也不會去宣告一個

很奇怪的數字。這也是在USB 韌體C 語言的程式寫法方便:

unsigned char* const STRINGDESCTABLE [] =
{
   String0Desc,
   String1Desc,
   String2Desc,
   String3Desc
};

很明顯的:我們不會亂跳這個順序...您以為每一顆USB MCU 的程式容量很大嗎?!

要把陣列搞很大的必要性嗎?!

好了...我們再來看真正USB Enumeration 的真實過程:

您跟我說:我哪裡有宣告過一個編號  0xEE 的字串描述? 作業系統就是會發這一個

問我編號 0xEE 的字串描述?!....根本擺明就是要玩我的嘛!

我跟您說:圖中那個回Stall 是我改寫原廠韌體程式得到的。原廠的範例程式根本沒有

處理這一個問題,就不知道從哪裡隨隨便便回一個根本不符合UNICODE 的字串。

當然答案是錯的。奇怪的是:作業系統啥事也沒發生。我想這是一般Get String Description

的標準韌體流程...只是走完標準Protocol。所以,一般人也不會留意。

但當然有些USB 單晶片 MCU 並不像這般有C 高階語言的寫法,尤其一些台製 USB MCU

為了省成本,或是有些原廠的系統應用工程師不是很用心的寫標準範例程式,

就有可能會陷入M$ 作業系統的這一種陷阱了。我想這應該就是M$ 想揪出這一種

不用心的系統廠商吧。....唉~原來搞USB 系統韌體程式是這麼累的一件事!

這些是一般市面上USB 書也都不會教您的,才會容易誤導大家以為USB 只要買一本市面上

的USB 參考書,翻一翻...按照書上的標準範例程式跑一遍,好像就很簡單似的。

所以,我要再以下一個範例來說明一般USB 教科書都不會交代的地方。

我們在HID 的描述中,有一個基本的PROTOCOL 要求:就是一定要有支援至少一組

 Interrupt In Token...而在Interrupt In Token 描述中,有一項為:bInterval 。單位為mSec 。

這個東西跟我們搞系統應用有啥關係?!其實這個東西就是宣告後給作業系統用的。

還記得我之前解說有關USB DIY 中那個HID 範例嗎?就是利用SiLabs 的BlinklyExample範例

他的描述是 10 (mSec)...我在軟體的相關解說中有說明:當您USB HID Device 一插入

PC HOST 之後,不管您有沒有叫出相關上層應用程式,基本上,作業系統就會自動來

跟您USB DEVICE 要資料了 ...而要資料的間隔時間就是這一個宣告值。

但很不幸的是:不是很準的 10 mSec...其實我已經算很給面子的計算從第一個SOF 算起

勉強還可以算出 9 mSec...但我們寫C 語言的也知道,在高階語言裡那個所謂以 mSec 為

單位的計算單位,都是參考用的啦!(譬如那個 OnTimer 呼叫副程式)應該沒有人會

相信M$ 會幫我們很精準的把這些 mSec 的值很準確的透過周邊裝置精準的送出吧!

當然啊...USB 的誤差已經算很少或是很『規律的』的精準了...以前用那一種UART 或

並列 port 的程式寫法,應該沒有人會相信吧...這一點還是USB 比這些介面強的地方吧。

但我們也發現:USB 裝置也沒有即時把資料準備好的回給PC HOST...所以就以NAK

完成這一個PROTOCOL...至少這已經不算 M$作業系統的錯,而是您USB DEVICE的問題。

好了,我們再以SiLabs 原廠的那一隻開發工具(Debug 外加燒錄器功能)的 Toolkits 為

範例:他是宣告為 1mSec...而且同時支援Interrupt In Token 與Interrupt Out Token。

這更狠吧...您 M$ 玩我USB Device...我反過來玩您M$ 作業系統,就是操您作業系統。

厲害吧 ...果然就是每隔一個 SOF 作業系統就是來要一次資料,當然我們USB Device

就只是純粹想玩您作業系統,我們資料處理速度也不可能麼快的啦...哈~哈~...所以,

也只好用NAK 讓您空手而回。當然這中間還穿插一個 Interrupt Out Token....

所以,從這一組範例演練中,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說:為何HID Class 會硬性規定

一定要有Interrupt In Token 而無法硬性要求要支援 Interrupt Out Token...因為這是由上層

APP 應用程式來發動這一個Interrupt Out Token,不關作業系統的事。所以人家 M$不會

鳥您的。----- 這個就是從實際系統應用演練中所得到的系統規格經驗。這當然一般市面上

不管是寫USB 系統應用或一般MCU 單晶片系統應用的參考書不會教您的地方。

那您怎麼在一般系統應用中去累積您個人的系統應用能力呢?!Follow 規格寫程式,

大家都會,那如果要您真正來規劃一個系統應用規範時?您會嗎?!

這個就是最近很流行的:APPLE 專利戰中的焦點。這個才是真正的系統價值。

-----

好了...您以為搞USB HID 不用搞USB 驅動程式就可以輕鬆上手嗎?!

當然答案就是錯的,在USB DIY 自學計畫(十一)我不是有舉例一個原廠

的範例程式嗎?那大家一定很好奇的是:那明明原廠已經有附上一支標準的範例程式,

而且我們也透過 M$ 的相關MSDN 說明,那大家應該就可以輕鬆上手了啊,

那為何原廠後來還要再發表另一個新範例?而且還用SLABHID.DLL 方式來處理

USB 上層應用程式呢?!那鐵定原來的範例程式還是有問題的...因為很簡單,

M$ 的作業系統沒有這麼容易被搞定的,如果大家這麼容易相信M$ ,這麼接受

M$...那當然就不會有Apple 的 iOS 或是 Goggle 的 Android 了。...

所以,不懂得要改變或害怕改變...是一個產品、人或企業邁向成功的重要關鍵。

至少在我個人的經驗裡,就是如此。這也是我們台灣電子業裡所面臨挑戰的

重要因素。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好整以暇

今天教大家一句成語:好整以暇。...

沒有啦,主要還是在系統應用上,當初我剛學單晶片MCU 時,我師父他們部門在做

工業控制器時,都是採用 TI 的TMS320 系列的DSP...那時雖然對於這一種超級效能的

控制器總是難免有一股憧憬,但是當初的單價實在是令剛入門者望而卻步。

後來搞MP3 SOC 時,再一次的感受到那個DSP 的計算能力的Powerful...

這是一般單晶片MCU難以匹配的運算效能,所以啦,當初我去搞那個多核心時,

原本也是把DSP 視為一大秘密武器。結果呢?!答案就是套用這一個成語的最大寫照:

人家發展這麼多年了,對於許多新進競爭者來說,他們只要隨隨便便再整合縮減一下

一些基本架構,就可以把您當場打趴在地上。...

以前在推IC 產品時,最怕客人跟我們說一句話說:喔~我們之前那個IC 方案供應商說,

他們願意再降價??%時,我們大概就知道答案了。當然啊,如果我們既有的客人也會

跟我們說:人家那個某某某的IC 一報價如何?我們是否也可以『比照辦理』時,

我們也大概知道什麼意思了。

之前我也已經預告過了,當老外這些大半導體廠也懂得殺價競爭這一種市場遊戲規則

之後,我們國內這一種喜歡用價格戰來搶市場的,就非常辛苦了。我相信這些國外大廠

的這一種市場操作機制一旦啟動,就會持續堅持,剩下的就是想辦法去整併資源

來因應如此的市場競爭。所以人家才會去併了NS(國家半導體);這一點跟我們國內

所不同的,我們是發現開始打不過人家時,就趕快在分割或是另起爐灶再用更小的

營運成本再下殺一次...人家是市場越來越難作,公司反而越來越大。我們是公司越開

越多...到作最後大家都玩死自己,就像我們的DRAM 與 LCD 面版與太陽能產業一樣。

看看人家日本也開使用國家政府資源整合LCD 中小尺寸產業了。

我們國內還是從政府到每一家業者還是各自為政,根本就是一副:預知死亡記事般的

情節。所以,人家新聞評論者對於國內這些產業的前景悲觀,一點也都不意外。

-----------------------

對於市場系統應用成熟產品,所能操作空間有限,那勢必也得從新產品切入。

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到今天新聞的另一個議題之結論:一鳴驚人才有活路。

但對於國內高科技業來說:的確是蠻難的一條路,昨天年代數字台灣謝主持人講了

一段話,大概就可以道出我們國內科技業的宿命:我們國內電子業的老闆每個幾乎都

已經年過五六十歲的老頭子了,作了一輩子代工,嘴吧老是嚷嚷說要交棒給年輕人,

結果呢?講了幾十年,還是再幫Google 、FaceBook 這些年輕企業家代工...

我在想說:您們喜歡做代工的,就繼續做代工吧,年輕人還是給他們另一種機會吧。

就像最近國內新一代年輕人的電影契機,對於高科技的一鳴驚人來說:

年輕人對於國內高科技的賣肝環境不改善,根本就不應該作這一行才對啊。

您說:對不對?!

---

德儀DSP祭破盤價 台商壓力倍增

2011-09-05
  • 工商時報
  • 【記者涂志豪/台北報導】

     美國IDM大廠德州儀器(TI)本月宣佈開放C553x系列低功耗數位訊號處理器(DSP)訂購,並開出前所未來的1.95美元起破盤價。德儀降價搶市佔率的策略,已經由類比IC擴散到DSP市場,讓國內DSP供應商如松翰(5471)、新唐(4919)、凌陽(2401)等倍感壓力,第4季起降價搶單恐怕在所難免,但德儀DSP在台生產鏈如台積電(2330)、欣銓(3264)、菱生(2369)等則可望受惠。

     德儀宣佈9月起開放新型C553x系列低功耗DSP訂購,幫助開發人員以前所未有的超低價格,為消費性音訊及語音應用、可攜式醫療設備、生物檢測安全、聲控家庭自動化、流量計等增添精密訊號處理功能。該系列DSP提供1.95美元起最低價,搭配的C5535 eZdsp開發套件也打55折降價搶市。

     德儀新型C553x系列低功耗DSP價格每千顆1.95美元起,並即日起推出55天一次性55美元開發套件促銷價,是正常建議售價99美元的55折,同時也為USB音訊類及HID應用提供免費軟體架構及提供下載。

     德儀今年來在類比IC市場大打價格戰,已對立錡、致新等台灣類比IC廠造成影響,如今又在DSP市場祭出破盤價搶市,對松翰、凌陽等台灣DSP供應商也同樣造成價格及搶單壓力。然德儀近年來已將DSP擴大委外代工,若市佔率因降價而衝高,在台生產鏈如台積電、欣銓、菱生等則可望受惠,第4季接單有機會優於預期。

---

科技產品 一鳴驚人才有活路

  • 2011-09-05 01:22
  • 中國時報
  • 諶悠文/綜合報導

 近年來,科技大廠尤其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業者的競爭,愈來愈像好萊塢電影工業。新片上映必須熱賣,不然難逃快速下檔命運,賣不賣座就看第一個周末的票房成績,沒有大器晚成這回事。從硬體到軟體,新科技產品若沒有打響第一炮,很快就下市。

 科技業者停損的速度有加快的趨勢。惠普(HP)推出平板電腦TouchPad拚戰蘋果iPad,但上市七周後,因銷售不佳,宣布停賣。去年微軟自有品牌Kin手機從上市到下市,短短四十八天谷歌(Google)二○一○年五月推出個人通信和協作工具「Wave」,只有七十七天壽命。

 可攜式攝錄影機業者Pure Digital原本打算在今年四月十三日推出新產品,二○○九年被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併購之後,今年四月十二日,整個部門被裁撤。

 如今科技產品就跟電影一樣,上映第一周風評最重要,如果產品上市後的網路反應不佳,對業者會是大災難,席爾瓦說:「一旦失去動力,就很難再恢復。」

 市場研究機構In-Stat研究部主任麥奎格則認為,企業加快淘汰新產品的步調,是因為留在市場上競爭要付出更高的代價,產品生命周期很短主要是因為競爭非常激烈。

 麥奎格表示,即使某項產品在市場上爆紅,科技業者也心知肚明,六個月內就會被其他公司的產品超越,因此企業不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而是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The 10 Commandments of Steve

個人覺得這些事後諸葛的論點也不一定可以讓大家可以接受的。

但是有一點我個人就蠻贊同的,就是:賈伯斯有四大特質:超強的說服力、不斷地冒險、罕見的談判力和對完美的狂熱追求,這些都在他青年時期養成,尤其是短暫的大學生涯,讓賈伯斯與比爾蓋茲和臉書的祖克柏並列當代三大中輟生。

這一點正是說明了年輕一代的,真的要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因為未來的成功

就是來自於您就業之前的人格特質的養成。這一點的確是值得我們國內青年學子

好好學習的,既然我們國內高等教育是要師法美國,當然就要有這一種成功典範,

就不要學一半,大家都只是想先混大學或是研究所畢業後,再來想自己真正想作什麼?

否則,當您畢業進入職場後,您也只能隨公司或工作性質內容...隨波逐流...

只會讓您一生的夢想與理想離您越來越遠的。那就更不用說可以走向成功之道了。

-----------------------------



----------------------------------------------

 

賈伯斯「謝幕」 美媒讚:連引退都完美
「假如有哪位表演大師,連謝幕都能讓早已讚嘆不已的觀眾意猶未盡,就是以黑色高領衫為註冊商標的男士了。」蘋果執行長賈伯斯轉任董事長,美國「新聞周刊」以「王者退位」(Exit the King)為封面故事介紹賈伯斯,報導就是這樣開頭的。

報導中說,賈伯斯連宣布引退的時機都是完美無瑕。共同創造蘋果的賈伯斯被掃地出門後,自一九九七年夏天復行視事,迄今已有十四年,蘋果的股價是當年的一百一十倍,三千五百億美元的市值僅次於埃克森美孚,全球排名第二;現金存量高達七百六十億美元。

賈伯斯在「二進宮」期間完成了一九七六到一九八五年間未能達成的目標,當年他被視為很有遠見也很會宣傳的企業家,但不受敬重。五十六歲的賈伯斯如今功成身退,已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並列為當代最受推崇的企業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賈伯斯創造出的產品不僅吸引消費者,讓公司賺大錢,更顛覆其他產業。唱片、出版、好萊塢劇烈轉型,都是拜賈伯斯所賜。

要了解賈伯斯成功的奧秘,包括他改變世界的企圖心以及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得先認識他不尋常的出身。他的生父是當年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攻讀政治博士的敘利亞人,生母當時攻讀演說碩士,兩人沒結婚就生下賈伯斯,最後由舊金山的賈伯斯夫妻收養。

身為企業家的賈伯斯有四大特質:超強的說服力、不斷地冒險、罕見的談判力和對完美的狂熱追求,這些都在他青年時期養成,尤其是短暫的大學生涯,讓賈伯斯與比爾蓋茲和臉書的祖克柏並列當代三大中輟生。

但賈伯斯的情況又與其他兩人不同。他申請進入波特蘭的里德學院,即使知道養父母付不起學費也勇往直前,果然第一學期結束就無法再註冊,但他說服校方讓他繼續住在宿舍並免費旁聽有興趣的課程,展現了優秀的說服力、談判力和勇於冒險的特質。

廿歲出頭,賈伯斯就名利雙收,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是勇於挑戰自己觀點的同事。賈伯斯確立簡約風格前,歷經過無法精準掌握技術和美學的階段。

賈伯斯發現真正優秀的工程師和設計師都能將嚴酷的批評轉為進步的動力,他同時扮演黑白臉,交互運用讚美和責難。蘋果員工稱之為「英雄與狗熊的雲霄飛車」,往往都能讓他們在不堪賈伯斯的精神蹂躪而離職前,為蘋果創造出個人生涯最完美的作品。

【2011/08/31 聯合報】


-------------

新聞周刊歸納 賈伯斯創意管理十誡

蘋果公司的雙i產品(iPhone、iPad)風靡全球,靈魂人物賈伯斯閃辭執行長,世人為之震撼。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以賈伯斯為封面人物,介紹他的人生故事和帶領蘋果邁向巔峰的過程,並分析歸納賈伯斯出類拔萃的創意管理十大準則,戲稱為「十誡」,讓眾讀者一窺其堂奧。

1.追求完美

賈伯斯非常注重細節,蘋果員工在iPod推出的前一晚徹夜加班替換耳機插頭,因為賈伯斯認為用起來不夠順暢。

2.指定專家

賈伯斯離開蘋果創立NeXT公司時請貝聿銘設計logo,在建立蘋果的零售通路前,找來Gap的CEO崔斯勒擔任蘋果董事。

3.冷酷無情

賈伯斯對腰斬的產品一樣引以為榮。蘋果與Palm曾合作一款低價Mac版PDA,當賈伯斯意識到PDA將被手機取代後立刻喊停,促成iPod的研發。

4.拒絕民調

賈伯斯說過,「人們唯有在看到東西時,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他自己就是「焦點團體」,親自測試產品達數月。

5.處處留心

賈伯斯設計蘋果早期的宣傳品時曾研究Sony文宣的字體、版面編排與重量。設計第一部麥金塔電腦的外殼時,賈伯斯到公司停車場研究德國和義大利汽車的車身。

6.化繁為簡

不斷簡化是賈伯斯的設計哲學,他下令iPod設計團隊拿掉原型機上全部的按鈕,連開關鍵都不要,最後開發出點按式選盤。

7.保密防諜

蘋果內部每個人的所知都僅限於分內須知的部分,高度保密讓賈伯斯能夠盡情發展出驚天動地的商品,且不怕消息走漏。

8.短小精悍

麥金塔電腦的原始團隊正好一百人,如果增聘一人,表示有人要走路。賈伯斯自認只記得住一百個人的名字。

9.恩威並重

賈伯斯固然令人生畏,但他的領袖魅力是最大的動力來源,讓麥金塔電腦團隊連續三年每周工作九十小時,設計出讓世人驚嘆的作品。

10.極致樣品

無論是軟硬體或零售店,賈伯斯對樣品的要求極高。建築師曾花了一年在蘋果總部附近的秘密倉庫內蓋了一間零售店樣品屋,賈伯斯看過後下令拆除,重新開始。
【2011/08/3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