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微控器(MCU)簡單的中斷觀念

前言: 這一篇技術文章我原本是發表於    2007 年二月...當初我還在某IC 設計公司。

所整理的一篇關於一般傳統8 bits MCU 的有關中斷(interrupt)觀念。

後來離開後~人家希望我拿掉一切有關該公司相關產品的內容...

當然啊,這幾年來32 bits MCU 蓬勃發展,尤其ARM 在今年三月發表了Cortex-M0+

之後,讓我們這些搞系統的眼睛為之一亮 ,這一棵擺明了衝著傳統8 bits MCU 市場而來的!

到底最後在價格上是否真的可以與傳統8 bits MCU 一較長短外?!我想至少他在

MCU 基本的架構上也算是明顯勝出了!這也的確讓我們看出ARM 的企圖心。

關於Cortex-M0+ 的詳細解說,我們改天再聊,那就先把我當年寫的文章重新整理一下

細述如下...(至於關於原來文中所出現原本該公司的東西,您就不用太刻意...

我只是拿來簡單示意解說一下...說真的~過了這麼多年我也不解原本公司產品現況,

我也不是針對該公司產品。相關人士就不用太操心了!)

--------------- 

我們來講一些在單晶片應用中常用的中斷觀念,其實,這也是跟USB的一些應用也蠻

有關係的。

       因為在版主的相關USB文章一直提到有關USB Controller 都是利用中斷觀念來完成

一些USB Protocol 的東西。那這些我們所熟悉的中斷又有哪些值得我們探討的呢?!

     以下圖的那條藍色訊號來看一個應用:譬如這一條外部訊號線是約 1uSec 的波寬,

我們有可能用單晶片的中斷向量程式,在此波寬中Toggle 出一個幾近同步的脈波寬嗎?!

我們都知道:反正只要外部中斷一發生,我的應用程式會馬上跳到中斷向量位置去執行

相關的中斷服務程式,但您可曾去量過:當您跳進中斷向量程式中時,您的程式執行點

跟這個"外部中斷"訊號有『同步』嗎?這張圖的進一步解說,我們稍後再回頭來解讀!

我們先來檢視一般8051 或PIC 的相關技術資料。

   下圖是一般8051 的技術文件,這種8051 是可以不管他是幾個T 的8051 (管他是12T

或4T的8051 ,他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已經把重點用紅筆畫出來了!最快就是

 5 Instructions ~當然,您是4T的8051 的話,那就代表您會需要 20 T 才會進入中斷!

進入中斷還不包括您還要Push/pop 一大堆stack 喔!而且,萬一您的中斷優先權不夠的話,

您的中斷程式還是得再等一下子呢!

----  所以,您會看到一些號稱用8051 寫的一些所謂 RTOS(Real Time OS) 都會標榜他們

的OS的Interrupt Latency 是< 20T 或是15 T 以內的!但實際上,他們都會有先天上的

所謂Interrupt Latency !

所以,我們用8051 為核心的USB Controller 也會有存在類似的問題,只不過,

人家用一些硬體的東西幫您擋掉一些USB 通訊介面的其他與韌體較無關的中斷訊號!

     那RISC 架構的Microchip PIC 就會比較好嗎?!下圖為PIC16F684 的技術資料,

我也把重點給Highlight 出來了。他的外部中斷訊號也需要3~4T的同步時間,這是在

硬體設計上,先天的宿命,您總不該訊號一進來就把人家的指令馬上停掉吧

這一點觀念對於那種CISC的8051 會更嚴重,為什麼?萬一您中斷訊號一來,

您剛好正執行到MUL這種號稱需要12T以上的指令集,您的中斷訊號總得要等這個

指令完成吧!這一點在上圖的最後那幾句話也有點出這個問題。

      那PIC 會比較好嗎?哈~哈~很不幸,因為在PIC12/PIC16 系列來說:

他們只有一個中斷向量位置(04h)而已,至於是哪一種中斷產生中斷呢?!

您的中斷向量程式還是得一一檢查一下中斷旗標才會知道的~

這一點就是我用粉紅色的線條標示出來,所以,這些判斷程式也無形中造成另一種無形,

而且還不可預期長長短短的Interrupt Latency 呢

    下圖就是用顯然易見的圖示來說明這種先天宿命的Interrupt Latency !

他只是幫您跳到04h的中斷向量位置而已呢!還沒幫您估您程式中的中斷旗標判斷的時間呢。

 

     所以,我們就回到最上面的那張圖來看:當您程式收到外部中斷訊號時,

其實,您所能及時反應時間,都已經無形中『偏離』這個中斷訊號很遠了!

而且,還很討厭的是:中斷常常會讓我們的正常的應用程式給打亂(廢話,要不然怎會叫

『中斷服務程式』呢?!)~往往一些容易出錯或系統不穩定因素都是

這些難以預期『中斷服務程式』給造成的。要不然就要在中斷服務程式中,

拼命的利用Stack 來儲存原來正常程式的狀態(包括旗標,變數或甚至執行程式點!),

也會造成Stack 空間的浪費,一個不小心還會來個 Stack Overflow ~

這個名詞大家都應該不陌生!

----

   其實在上圖說明中:我們點出了RISC MCU 的基本Pipeline 的觀念...Pipeline

這個名詞您也會在ARM 的許多產品說明上聽到,我們簡單用下圖說明:

當我們一般MCU在執行我們的程式碼時,他的基本動作就依循上圖的Pipeline 方式執行的...

第一個動作叫: Instruction Fetch...就是把程式指令抓進中央處理單元...

第二個動作就是做 Instruction Decoder 指令解碼...當然這個Clock cycle ...原本對外的

Fetch 電路又可以做Pre-Fetch 的動作~以達到同步運行的動作

第三個動作就是Execution...就是執行程式指令...接下兩個MEM (Memory Access )

或是WriteBack Register...就得看您的指令內容是否與其他周邊的Memory 或Register有關!

所以要提升MCU 的執行速率,一種就是直接提高這些Clock Cycle...最快!

譬如從原來的12 MHz 提高到24 Mhz 或更高...但這也有其限制的,譬如:有些

Fetch 指令要從OTP 中取出,或是要寫回Static Memory...可能因為這些裝置的速度跟不上

中央處理單元...(您就想像一下,有時寫Flash 也要Delay 一下的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有些指令就不可能在一個T 的Cycle 內完成...就是要等!也就是為什麼有些指令是1T

有些是2T ...甚是像乘法或除法因為要動用到比較多的邏輯閘...速度就會受限!

另一種就是把Pipeline 做最佳化...因為增加Pipeline 有時可以提升速度,但也會增加複雜度

而使效能未必提升,甚至增加了IC 邏輯閘數量---增加成本。

-----

好了~我們再回到中斷的觀念...

      從以上的解說發現:不管您是用內部Timer 中斷做出一個分時多工的作業系統,

或是針對一些外部硬體中斷做出一些程式對策執行指令時,就難免就會產生中斷問題,

當您要處理的中斷越來越多...(當然現在MCU 要求功能一大堆的...當然中斷就會變得

很多種!很複雜...USB 的算簡單的...萬一有什麼ADC 中斷~I2C中斷...外加SPI...等)。

您就會發現:您的MCU 大概什麼運算式都不用作了。就是一直處理中斷就好了。

而中斷在程式裡就是很討厭...一下子跳進來~一下子又跳出去...跳來跳去也沒關係,

更討厭的是每跳一次就要搬一次Stack ...記住從哪裡?要回到哪裡去?!...

萬一要儲存的資料很多,Stack 不夠深怎麼辦....出了Bug 又很難抓!

這就一方面考驗著系統韌體工程師的功力,當然他也會造成整個MCU執行效能的瓶頸。

尤其我們碰到上述那一種當中斷發生時,剛好又有另一個中斷進來~這一種俗稱

Nested Interrupt(巢狀中斷時)...整個Stack 或程式邏輯會大亂...您也不要鐵齒,

覺得自己寫程式不會這麼倒楣,但是中斷就是意料之外,您怎麼保證不會撞在一起?

------

所以我想現在MCU 要提升執行效能外,除了把指令寬度或處理資料長度放寬為

32 bits 之外,當然也可以提升每一個指令的效能...譬如調整Pipeline ,做到最佳化

讓所有指令幾乎在一個T (system Clock) 完成。再來就是提升操作的system clock...

但這些方法大概您想得到~別人也可以想得到,尤其最簡單的提升提升操作的

system clock...這也需要IC 晶圓製程技術的配合,譬如: 45nm 的間隙鐵定比 90nm

的間隙窄,以短跑速度一定來說:當然可以瞬間達陣...耗電也比較低!

---

另一種大概就得要從中斷的處理能力來看:這一點大家可以看到ARM 在Cortex-M 的

努力:http://www.arm.com/products/processors/cortex-m/cortex-m0.php

中的那一項Technology :他就是用硬體架構去強化軟體中斷在Stack push/pop

之間的間距(latency)。

第一種:兩個中斷瞬間同時產生:

     

第二個中斷很明顯的優先權沒有第一個高,他就得必須等第一個中斷完成後,

才可以接著執行,但很明顯對硬體來說:其實他也知道有另一個中斷Pending 在後面,

所以他們就用硬體強化(簡化)軟體上要做Stack Push/pop的時間,去有效縮短中斷

所產生的Latency...

-----------------

第二種是:當一個中斷程式執行中,剛好有另一個優先權的中斷又產生...

這一種最可憐,中斷程式當場被另一個中斷服務程式硬生生的搶走,

傳統的MCU 就得要多準備一組Stack 來處理這一種巢狀結構的中斷,當然啊...

ARM 宣稱他用一種特殊的仲裁機制來處理這一個後面進來搶的中斷服務程式。

也可以有效的縮短這一部份所產生的Latency---不用說這肯定得用硬體做的!

----------------------

第三種就是一個中斷緊接著另一個即將完成的中斷之後...應該蠻常見的!

這也是應該最容易處理~ ARM 說他把原本的第一個中斷要做的pop 就順便跟第二個中斷的

push 動作(其實就是在Stack 中搬來搬去的...)做一個整合處理以縮短兩者之間的

跳來跳去的麻煩----當然硬體機制一定要做得很好,否則不小心會隨時掛點的...

但至少ARM 應該有花一點心思在這方的考量吧!

---------------------------------------------------------------------------

其實我們很簡單的帶了一下一些基本MCU 的中斷觀念.... 其實這些觀念在寫韌體程式中

真的很重要,尤其像您碰到USB 這些系統應用時,更需要瞭解!因為這些中斷的

Latency 對於您USB 傳輸的Performance 影響很大。

另外,我們也很高興看到新一代的MCU (其實ARM Cortex-M0+已經算是效能有目共睹

新一世代MCU...)他不只純粹用32 bits 來擊敗一些傳統MCU 外,他在許多架構的調整上

也做了很多努力....對我來說:或許有機會連我也想試試看。

畢竟我們系統搞了這麼久了~我們老是在一些傳統的8 /16/32 bits 基本架構的MCU 裡

被嚴重的限制了許多系統應用的瓶頸,看來ARM 的Cortex-M0+ 真的是有備而來的!

到底他的價格可以如何壓迫傳統 8 bits MCU 市場?!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有錢與沒錢工程師的差別

從今天的新聞看來園區科技業的生活還是多采多姿的...

尤其看到這兩則強烈對比的新聞 ~這是強烈的告訴我們一件事:

有錢賣肝的工程師與有錢養生的工程師差別在哪?...............

---

至於年紀一大把了,還要不要生個小孩來逗逗玩玩?!就套用我們賈老師一篇經典的

文章來瞧瞧: 五十老爸兩歲娃  !還真的是經典名言用詞啊!

想一想:當您小孩到了青春期叛逆時...您老人家大概幾歲了?您覺得您還可以真的

可以長命百歲的看著小孩國高中~甚至大學畢業嗎?....

什麼東西最現實也是老天爺最公平的地方?--- 就是歲月。

-----

至於為何高科技業為什麼會搞成目前這一種德行?!從這樣子的新聞也不難發現。

所以啦...您跟我說:那些什麼要做什麼兩兆雙星啊...什麼手機晶片啊...

還有什麼Wintel 的 Ultrabook 啊....看來最後結果也就是有錢與沒錢工程師的差別而已!

...............

---------------

張姓工程師與林女結婚才一個月,妻子就劈腿,趁他上班時把王姓前男友帶回家,作愛時,妻子不小心碰到觸控式智慧型手機,自動撥給張,張聽到妻子喘息聲以為發生意外,趕回撞見怒而提告。

「我心都碎了!」張姓工程師說,婚前曾在妻子臉書看過情敵王姓男子的照片。本月初婚宴時,他發現王不請自來,當時就覺有異,婚後他帶妻子去歐洲度蜜月,妻子拒絕同房,他還以為妻子身體不舒服,沒想到妻子竟然劈腿。

張表示,他前天上班時,接到妻子來電,他「喂」了許多聲,妻子都沒回應,斷續傳來妻子喘氣聲,他以為妻子出事急忙返家,發現妻子僅穿內衣褲坐在床上,但被子卻不見了。

他問妻子「被子呢?」妻子說她正要去洗澡,被子、床單都收起來了,還怒斥他「那麼兇幹嘛」。他心中存疑,在家中四處尋找,最後在客房衣櫃裡找到全身赤裸、用被子裹住身體的王姓男子。

張妻警訊表示,未與王發生關係,王來家中作客,她因剛打掃完全身是汗去洗澡,脫衣時隨手將觸控式手機丟在床上,誤觸撥話鍵才打給丈夫,喘氣聲是用力脫衣的吐氣聲,但她無法解釋王為何全身赤裸躲在衣櫃。

王姓男子辯稱,來拜訪「老朋友」,趁林女洗澡時躲進衣櫃拿保險套自慰。警方訊後,將王與張妻依妨害家庭移送法辦。

【2012/06/28 聯合報】

----

宣明智驗DNA 認了私生女

生母是名媛 驚爆兩富豪搶當爸

2012年06月28日
綜合報導】身家逾50億元的聯電集團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驚爆有私生女,昨出刊的《壹週刊》報導,指60歲的宣與38歲社交名媛李珍妮有一名現年7歲的私生女,母女住在豪宅「帝寶」。昨晚宣明智透過友人認了婚外生女,強調「一人做事一人擔,我做錯了事也已認了!」友人更驚爆,64歲開發金控執行副總吳春台也曾與李珍妮交往,曾致電宣明智表示女兒是他的,要爭回生父權利,最後DNA檢驗結果證實,女兒是宣家骨肉。

宣明智是科技大老,過去形象清新,三年前政府提出「DRAM整併」計劃,委任他出任搶救DRAM召集人,可見他在業界的分量。他與妻子陳淑珍育有一子一女,長子宣昶有(36歲)、女兒宣昶聿(34歲)都已婚。《壹週刊》指出,宣的私生女去年入學時,學籍資料的父親欄直接填上「宣明智」。
宣明智的婚外情對象李珍妮活躍時尚圈,曾任職竹科電子大廠,與力晶董事長黃崇仁等多位科技業大老闆頗有交情,曾因黃崇仁炒股案佔據媒體版面,近年轉戰時尚圈,現為服飾店GTZ Fashion Group執行長,常上談話性節目炫富。

名媛生女後住進帝寶

至於與宣明智爭女的吳春台結了兩次婚,現在的妻子是藝人米凱莉,兩人三年前結婚。吳是辜家老臣和辜家二少辜仲智囊,在金融圈及電視圈頗有名,身家10億元。金融業談起他多以「老當益壯」形容;友人說,吳行事海派也多情,靠著體貼和看手相算命,曾擄獲不少正妹。
《壹週刊》報導指出,宣明智私生女目前就讀北市一所明星國小一年級,五官與宣神似,尤其鼻形與耳朵,宣有一對大耳朵,耳垂飽滿,女孩也是一模一樣。曾有學生家長目擊,李珍妮以家長身分到校接送女兒,因她一身名牌、珠光寶氣,讓人很難忽略她的存在。
據《壹週刊》直擊小女孩上下學過程,發現她平日由外傭接送,外傭接了小孩放學後,兩人坐上國產車,似乎刻意低調,但車子最後直奔帝寶。《壹週刊》指,李珍妮與女兒住的帝寶,房子登記在李名下,巧合的是,女兒在2005年中出生,同年底她就大手筆購買當時市價已上億的帝寶,懷疑有可能是宣明智所贈。

李珍妮收情人千萬鑽

《壹週刊》也指,李珍妮對鑽石非常有興趣,兩年前曾在電視節目上展示一顆五年前由男友送的三克拉鑽戒,還說一直想賣掉,幸好沒賣,現已升值不少,《壹週刊》從時間推算,指當時李正與宣明智交往。而上月她又在一個節目中,指四年前生日,金融界男友送了一顆三克拉粉紅鑽戒,現值1500萬元,兩人分手後,她沒還對方,《壹週刊》又推算,可能是吳春台所贈。
《蘋果》去年12月曾接獲一名自稱是李珍妮員工的爆料,指李對有女兒一事相當低調,也交代女兒對外不要說出自己名字。李珍妮昨透過祕書表示她出國,兩周後才回來。祕書不斷幫老闆說好話,指李珍妮人好又有責任感,還大打親情牌表示:「一個女人要自己帶小孩很不容易,大家應該了解。」間接證實李確有女兒。

向妻認錯交出經濟權

《蘋果》昨致電宣明智,他人在國外,手機關機一整天。不過,宣明智好友、資深媒體人張沂卉獲授權出面證實,宣早認了婚外生女,也有扶養事實,對於私事即將被公開,宣前晚一夜沒闔眼。
張沂卉表示,宣明智昨一早就打給在台灣的兒女,告之有此事,希望他們要有心理準備。也打電話給她,請她轉告媒體:「一人做事一人擔,請他們不要去找我的家人跟不相干的朋友,不希望任何人受到傷害,我做錯了事也已認了,請不要因為我再度讓家人受到傷害。」
由於先前外界曾傳出吳春台曾幫宣明智養小孩,張沂卉說,2005年李珍妮告訴宣明智她要去美國生產,小孩在美國出生後,宣到美國探望並驗DNA,證實是自己骨肉,便在父親欄上簽字,不久宣即向妻子認錯,且將經濟大權交給老婆掌管,以示歉意。


吳春台誤認自己骨肉

不料,有一天吳春台突然打給宣明智,說小女孩是他的,要爭回生父權利,於是趁小女孩回台時,又一起去驗了第二次DNA,後來證實為宣家骨肉。張沂卉認為,有可能吳春台當時仍深愛李珍妮,將小女孩視為己出,才會讓外界誤以為是幫宣養小孩。
對此傳言,宣明智憤憤不平,張沂卉轉述宣說:「我連貓狗都在救了,我是不是有情有義的人,隨便你怎麼想,但我不可能不顧我的女兒……。」
由於這名非婚生女兒的年齡跟宣明智的孫子年紀相仿,對於孩子未來,張沂卉轉述,宣強調:「我會盡量陪她、跟她玩,就算有事不能陪她,還是會打電話給孩子,該照顧的,不會少給……。」

電子大亨 宣明智60歲

現職:聯電榮譽副董事長、智原董事長
學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畢
經歷:工研院採購、聯電總經理、副董事長、董事長、TIMC董事長
家庭:妻子陳淑珍,育有一子一女,子女都已結婚
身家:外界推估逾50億元

時尚名媛 李珍妮38歲

現職:服飾店GTZ Fashion Group執行長,代理BALMAIN、ANDREW GN、MARCHESA等品牌,在台北、台中都有設櫃
學歷:自稱是澳洲格里菲斯大學資訊管理碩士
經歷:曾任力捷電腦(現在的力廣)工程師、力世管理顧問公司專案經理
家庭:未婚,育有一女
身家:居住現在喊價逾3億元的豪宅帝寶

金融老將 吳春台64歲

現職:開發金控執行副總經理
學歷:美國德瓦拉大學化工博士
經歷:開發金控常務董事、國喬石化董事長、和信超媒體董事長、緯來電視網董事長、和喬國際投資董事長
家庭:第一次婚姻育有一女,2009年再婚,妻子為藝人米凱莉
身家:估算10億元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
 

黃崇仁搞內線 李女插花 沒事

2012年06月28日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被控2005年時,利用力晶購買旺宏的晶圓廠擴產、雙方策略聯盟等利多未公布前,指示員工大量買進旺宏股票,還在電話中鼓勵和宣明智外遇的李珍妮跟進,原本黃崇仁被起訴內線交易一審獲判無罪,但高院昨逆轉改判他徒刑3年6月,加上他挪用公款500多萬裝潢自宅的背信罪刑責6個月,合併判刑3年10個月。


「可給我女兒當壓歲錢」

本案論罪關鍵在於檢調監聽發現,2005年12月20日深夜,黃崇仁前部屬兼友人李珍妮,在電話中問為什麼旺宏股價一直漲,黃崇仁回答:「因為我!我們要租他們的廠房,要策略聯盟,最後要把他們吞下去。妳可以買一點啊!」李珍妮聽了興奮答:「真的嗎?可以當壓歲錢啊,可以給我女兒當壓歲錢哦!」
隨後黃崇仁又在電話中對妻子說:「ㄇㄥ ㄊㄢˋ(台語:指趁機多少賺一些)。」鼓勵妻子買旺宏股票。檢方根據這兩通關鍵電話,及力晶旗下力仁等子公司當時大買旺宏股票等證據,起訴黃崇仁涉內線交易罪,不法獲利1100多萬元。但一審認為力晶和旺宏的廠房交易案,早因市場傳聞被《蘋果》等媒體披露,且無證據顯示黃崇仁有告知他人這則重大訊息,判他無罪。
高院二審逆轉認為,黃崇仁主導力晶向旺宏購買12吋晶圓三廠,雖談判議價由高層主管參與,但過程都會呈報給黃崇仁,他才會在2005年底確認買到晶圓廠後,指示不知情的姪子、操盤手黃俊欽等人,透過力仁等子公司大買旺宏6萬股、當時市值3.6億元。
判決認定,相關訊息雖早經媒體披露,但都是市場傳聞,依照《證券交易法》,黃崇仁因董事長職務而得知第一手訊息,不能在訊息公開前就買賣旺宏股票,因此逆轉認定黃崇仁觸犯內線交易罪,判刑3年6月,同案被告黃俊欽因不知內情獲判無罪。李珍妮也不知內線真相,檢方未起訴。

二審改判黃3年10月

此外,黃崇仁還被控挪用力仁等公司資金512萬多元,用來裝潢自己仁愛路豪宅,此部分依背信罪判刑6個月,加上內線交易罪,黃崇仁被裁定合併應執行刑3年10個月,其中背信罪6個月、得易科罰金部分不得上訴。
黃崇仁昨透過力晶發言人譚仲民表示,高院審理過程及判決結果草率且矛盾,他個人不接受,一定會提起上訴。
記者劉昌松、范中興

黃崇仁內線交易事件簿

2003/06~2004/06
黃崇仁挪用旗下子公司公款逾512萬元買家具、裝潢自宅。
2005/08/25
力晶因DRAM景氣熱絡盼增晶圓廠房,和旺宏取得共識,欲買下旺宏晶圓3廠、雙方策略聯盟。
2005/12/22
力晶以53億元買下旺宏廠房。
2005/12/23~2006/01/16
黃崇仁涉指示幹部黃俊欽以集團相關帳戶買入旺宏股票3.6億元。
2006/01/18
旺宏臨時董事會後公布前述出售廠房等重大利多。
2008/07/31
新竹地檢署依內線交易等罪起訴黃崇仁,認定他與共犯不法犯罪所得1178萬餘元。
2010/04/16
新竹地院判黃崇仁挪用公款部分背信罪6月,內線交易部分無罪。
2012/06/27
高院改判黃崇仁內線交易有罪、刑責3年半,和背信罪合併執行刑期為3年10月。背信部分定讞,不得上訴。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電力萬能?!

關於我搞引擎控制這件事呢?!還是有廠商都會多多少少問我一些關於電動機車

的技術問題...我在之前研發單位是搞了四年多的引擎控制,外加一年多的電動機車...

但總覺得熱血男兒就應該在那引擎排氣管的聲浪中去尋求人生的刺激。

雖然最後還是在電子領域裡謀生存,但搞久了...總覺得還是缺乏那一點點刺激感。

上個月我那個在空軍官校擔任女教官的大學同學(我說過了她不是以下照片中那位女主角!)

                                        

............她老公也不是又邊那個帥氣的男主角,也是搞引擎燃燒的教授學長。

也都不禁感慨的說:現在好像那些搞機械、動力學科的好像沒啥什麼賣點似的?

是啊...反正現在台灣整個產業都好像多多少少都得跟電子電機扯上一點邊才行!

交通工具呢?!就是要電動車輛!

生活呢?!就是不脫3C 產品...打開財經新聞絕大多數都是繞著電子產業。

那天聽賈老師幫小孩複習歷史功課:解釋所謂人類的工業發展史,提到人類的工業革命是從

"煤"開始...然後就有了蒸汽就進入電的時代,之後才出現石油時代!

現在呢?!大家大概都知道是電子原子時代了...所以對於電的依賴就越來越重。

但是呢?!難道什麼是都得靠電力嗎?!當我看了以下兩則報導之後,

我就又不禁莞爾起來了!...或許,現在台灣島內要再找到學好熱力學,願意搞傳統動力

基礎研究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

就像媒體一天到晚在講醫美科醫生多吃香、多好...護士是多麼血汗...

我在想:萬一有一天我們老了~去了醫院都找不到醫生護士怎麼辦?!

難道要自己趕快用手機APP上網查資料?!然後買電子醫療器材回來DIY嗎?

...

就連現在要搞個傳統產業的東西,人家還問我可不可以跟雲端運算搭上一點關係?!

天啊...難道沒有電力就什麼就不行了嗎?!

說真的,您現在就算是送我一台頂級的電動車輛,我還是寧願選擇自行車吧!

雖然年紀大了~但我還是比較喜歡那個從引擎排氣管傳來的引擎聲浪,

讓我還可以保有一點年輕的心情吧!

------------------------------------

電熱水器耗電凶又浪費 換瓦斯省電省荷包
【2012/06/26 19:49 報導 】

許多民眾家中裝設電熱水器,但往往晚間加熱時間長,相當耗費電力,在夏季時段電費飆漲得更高,台電公司宜蘭區營業處評選「省電達人」,發現有民眾為了省電費,把家中的電熱水器換回傳統瓦斯熱水器,可以省下大筆電費。(賴沁沁報導)

台電宜蘭區營業處選出宜蘭縣今年三到六月間,節約用電六位「省電達人」之一的李健明說,家中原本使用有節能標章的電熱水器,以為可以省很多電,但結果卻發現,家中用電最兇的電器就是電熱水器,最後改換回傳統燃燒瓦斯的熱水器,省下大批的電費。(t)
台電宜蘭營運處副處長林德義說,節能標章電器只能說相對於沒有標章的電器來得省電,不過,電熱器確實是許多民眾家中耗電最多的電器,這是因為電熱器在使用過程中要經常加熱,一家五口使用二十加侖,往往沒有用完的水放涼也就浪費了電力。(t)
台電公司為了鼓勵民眾節約用電,珍愛地球,實施「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住宅用戶只要今年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最高可享20%折扣;如果再加上縣市節能競賽最高折扣15%,當期電費最高可享35%折扣。
(攝影:賴沁沁)

--------------

火急追匪 電動警車洩氣

「太白爛」警辯:本就該呼叫支援

2012年06月26日

【都會中心╱台中報導】台中市警方日前駕駛電動警用車,欲攔查一輛涉嫌酒駕的MAZDA 3時,對方以逾百公里車速,遠遠把警車甩在後方,警員望車興嘆:「是車不如人,非技不如人。」對此,市警局表示,電動車嚴禁用在第一線追捕。而汽車達人則笑說,電動車「拿來當警車太白爛了!絕對不適合!」


台中市政府推動「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台中市警局獲配十八輛Nissan LEAF電動車,成為全台第一個使用電動車的警局,警員也充滿期待。

警兩度望車興嘆

本月十三日凌晨一時許,警備隊兩名警員駕駛電動車巡邏時,發現兩名男子從酒店出來坐上一輛改裝的MAZDA 3,有酒駕之嫌,趁對方停等紅燈時攔檢,不料對方油門一踩,以破百公里時速逃逸,警員猛踩油門全速追趕,但對方一下子就不見車影。不久,警員又巧遇該車,剛想上前盤查,對方又加速「咻」地消失在巷道中,開著電動車的警員只能二度望車興嘆。
市政派出所長楊金錫表示,電動車號稱充電八小時可跑一百六十公里,但實際測試約只有一百四十公里,開冷氣時里程數更少;而電動車一輛售價一百八十多萬元,撞壞了維修費更驚人。

達人:笑掉大牙

台中市警局後勤科長王育群表示,電動車嚴禁用在第一線追捕,巡邏時發現可疑,應請求非電動車警力支援。
AUTO ONLINE汽車線上情報總編輯羅焜平,聽說台中市警局把電動車當成巡邏車,還拿來追疑犯,大笑了幾聲說:「實在笑掉天下人的大牙!」「太白爛了!」他說,在日本、台灣開過LEAF電動車,像是一般一千五百c.c.的汽油車,電動車續航力、馬力、加速力比不上汽油車,不適合當警車,「如果追歹徒追到一半沒電,那還搞什麼東西。」
聽說電動警車尬輸馬3,羅焜平說:「當然追不到!」以零到時速一百公里來說,電動車約需要十二秒,目前使用的汽油車需八秒,警察應該以最大馬力、最低耗油的車種去追歹徒,呼籲政府不要濫用行政資源。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12年國教巨颱 吹落台灣競爭力(轉載)

讀者回應一併轉載。

我的小孩都不會是 12 年國教制度的學生。

但以公司企業的觀點,我也還是要呼籲一下:我們正承受過去十年教改的痛苦。

至於未來那就更不用說:真是難以想像啊....

我們賈老師是第一線的基層教師,教改亂象的體會更能深刻體會啊。

----------------

泰利颱風幸未給台灣造成過大的傷害,但是另外還有三個「人為颱風」籠罩著台灣,那就是美牛進口、證所稅調整以及電價調漲的問題。不過這些對台灣的影響都只是暫時性的,真正長期影響台灣的「巨颱」應該是我們的教育政策,尤其是現在紛紛擾擾的十二年國教議題。

自從十多年前李遠哲教授倡導教改以來,一路走到今日,在大多數國人眼裏,我們的教育品質每況愈下,亂象紛呈。雖然廣開大學窄門,但學生素質及競爭力並未相對得到提升。即使大學畢業也不見能找得到理想的工作。對比亞洲鄰近國家大學生的自信,台灣大學生明顯感覺到弱勢。最近聯合報「關鍵兩年‧台灣快轉」專題針對台港新韓的學生做了一些專訪及比對,台灣大學生的焦慮感明顯高於其他三國,焦慮源自於自知實力及競爭力的不足,這是一個警訊,代表我們的教育政策無法培養出可以與國際接軌或競爭的人才。

十年教改殷鑑未遠,十二年國教又倉促上路,論其架構,正如李家同教授所說,主要圍繞著升學方法在打轉。一再強調免試升學的好處,但其複雜的評定及比序方式卻引起家長及學子更多的不安。十年教改已造成台灣學子平均學業程度的滑落,十二年國教上路情況可能更嚴重,對大多數可免試進入高中的孩子,少了需要用功的動力,整體學業程度將更行低落。

而要打破明星高中的想法,更在無形中散發一種反菁英印象。均質教育固然重要,但應是提升整體素質,而不是將菁英拉下來,做齊頭式平等。各國都在積極將菁英教育向下扎根,台灣不應反其道而行。

教育政策影響深遠,錯誤的政策將使得台灣人才面臨無以為繼的窘境,喪失競爭優勢。對於十二年國教,各界反彈聲浪四起,代表大多數民眾疑慮,教育部實應更謹慎的思考,不要落入為改而改的迷思。

【2012/06/26 聯合報】

要把台灣僅存的一點點菁英拉下來, 換成齊頭式平等. 不就是人本的目標. 恍然大悟. 人本是高麗棒子養的嗎?
比較無門檻的大學入學 倒退的薪資 創新高的國債 12 年國教似乎不必要在此時硬推
我惟一能想到的理由 就是總統府裡的馬斗 想給自己留個美名改革者的好名聲 想想這個阿斗執政四年 選戰拿出的政績 竟是米酒降價 和免簽國增加 民進黨也太不爭氣 連這種腳色也贏不了 我覺得沒能力改革沒本事改革 坐領乾薪就算了 不要再去做些蠢事留爛攤子給後任
台灣現在明擺著 競爭力創造力皆下滑 不加強精英教育提升競爭力就算了 現在竟強要 牛冀同一皁 雞棲鳳凰食 台灣有這樣的領導人 可以肯定的就是準備再空轉虛耗四年了
反對教改、恢復聯考
天佑台灣!!!
菁英教育不是應該屬於特殊教育的部份嗎?應該與一般的普通教育是不一樣的!所以菁英教育只要能確實落實!應該這部份不是問題吧!
1樓 : 我等不及要看12年國教的結果
********************************
那時的慘狀是令人不忍想像的
台灣已經在進行共產主義的觀念嗎? "將菁英拉下來,做齊頭式平等", 經濟上拼命採取"劫富”的行為, 再加上 “鎖國” 的政策. 天啊!
可不可以針對教育政策與實施結果,設計出一個電玩,讓教育部長以及各位官員在虛擬環境中先自己玩看看,確定好的再端出來。不要這樣拿大家開玩笑。
台灣社會盲目追求齊頭式平等的過程中,民粹主義也快速竄起,而政治人物為了討好部分聲音大但其實為數不多的民粹聲浪,便倉促地丟出一些決策過程粗糙的政策。這些政策讓民粹主義者以為吵就有糖吃,政治人物也高舉 "正義"、"平等"之大旗而自以為親民,如此便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 其後果,一方面是施政亳無整體邏輯可言,另一方面即在社會上製造出一種社會主義式(甚至共產主義式)的不分青紅皂白的反菁英、仇富心態。 十二年國教決策之草率,比照過去十多年的教育政策,就見怪不怪了。過去李國鼎先生因應產業結構而規劃的高職、專科、普通高中、大學的黃金比例,早已被破壞迨盡。更甚者,改制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者,竟也在師資和教學內容上向綜合大學靠攏,失去技職院校設立之本意及特長。 反觀綜合大學,特別是某些中後段的私校,在教育部錯誤的評鑑標準之下,無法因才施教,一眛追求各式量化的研究指標,卻不給予教學認真的老師應有之評價及尊重。學生對未來傍偟憂慮,認真者,花錢考一堆市場接受度不高的證照,以為可具有競爭優勢;不認真者就在這個制度中被犠牲掉了。
我等不及要看12年國教的結果.

----
業界:有些科大生 幾伏特都搞不清
  • 2012-06-26 01:21
  • 中國時報
  • 【林上祚、鐘惠玲/台北報導】

     前副總統蕭萬長指出,台灣面臨人才不足、創新能力不足問題,企業界昨日對台灣技職教育缺乏產學合作、學生英語能力不佳,與勞委會外勞政策太過僵化多所抱怨,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說,台灣改制科技大學,一味地衝刺SSCI期刊論文發表,忽略產學合作等實作經驗,電機系畢業、高考及格卻連發電機都不會修,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主張,台灣科大應該成為世界級學術黑手搖籃。

     卓永財說,台灣技職體系轉型大學後,全國一六八家大學都在拚SSCI期刊論文數,除了台大外,都沒有實習工廠,有些工科畢業生連二百二十伏特與一百一十伏特都搞不清楚,台商要發展大陸以外海外市場,但台灣大學畢業生通過托益或全民英檢初級的不到一成,台商到印度設廠找不到英語人才。許勝雄認為,人力資源問題在少子化的時代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我們需要這麼多大學畢業生嗎?」。

     卓永財說,台灣很多勞工政策,都是國營事工會業與大學教授擬定出來,「這些人根本不受裁員與不景氣影響」,無法貼近企業界實際需求。


觀察站/大者恆大 科技業鐵律(轉載)

大者恆大 科技業鐵律 ---- 這個道理不用一直強調...這個大家都知道。

但問題是:大環境之下,工程師們該怎麼辦?!講難聽一點:IC 設計業大概就是

工程師們最投機的一個行業,大家最喜歡在這行業裡賭他的人生一次賺錢的機會。

這一種上市櫃併上市櫃公司對於工程師最虧了...因為也不會有多的股票生出來...

風險最大的還是工程師們,因為合併後所會帶來的就是資源整合,代表著重疊人力的

重新安排...不免一陣子的工作內容的調整與職務調動。

其實對合併公司來說:小公司可以被上市櫃公司合併,對基層工程師的機會最好,

因為真的可以借殼上市櫃,藉機撈一票...但是您現在一句:大者恆大 科技業鐵律。

那工程師們機會會在哪?!....

至少這幾年來,我看到比較多所謂的IC 設計工程師(不管是數位設計或是類比設計的)

會常常想換工作...求職者多!但反而系統應用工程師可能他本身在產品開發的資源應用

上比較不會受限...反正隨便幫人家寫個CODE...弄幾塊PCB 版..大概工作機會會比較好挑,

所以資深一點的系統應用工程師會比較在乎產品或工作內容機會,沒有好的條件,

說真的~您也不一定可以找到資歷深,功力又好的系統應用工程師...至少我認識一些

有這方面實力的系統應用工程師或朋友們,大概都天涯海角任我行,不管在台灣或大陸...

一年幫人家搞定一兩塊PCB 版的~他也覺得怡然自得,不用整天熬夜賣肝。

但搞IC 設計的就不一樣,您就得整天搞在那~配合後段製程整天跑Post-Sim...

而且現在要開一棵真正可以卡到市場的IC 也不容易,搞了老半天,也不知道最後可以

賣到多少顆?...會不會有另一組人也搞一樣的?!...況且新聞所說的:現在搞IC 已經是

那一種大M 6、7千人再加小M 3千多人的公司...多可怕啊,還真的...哪天爆肝了,還不是

隨時有人可以頂上的!...所以啦...新聞背後,我們比較關心的還是工程師吧!

----

PS : 文中我所提的系統應用工程師的例子之一,一位好友年初離開某IC 設計公司之後,

問了他幾次工作找得怎樣?!他老大一副悠哉的在大陸SZ 幫別人搞方案...反正現在一

大堆搶著做行車記錄器的,憑他以前的資歷,與在SZ 版卡廠的人脈。我想:

一年幾塊PCB 版應該也難不倒他...年過四十好幾了,也未必真的要在去找一份工作了。

竟然還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去SZ找他Happy ....

唉~...對他來說:什麼大者恆大 科技業鐵律...那也只不過人生浮雲而已吧!...

-------------------------------------------

觀察站/大者恆大 科技業鐵律

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 (2454)與F-晨星 (3697)周五閃電宣布合併,由於兩強在產品重疊性高,且若聯發科明年初完全合併晨星,估計斥資高達1150億元。事件宣布後,外界對聯發科合併效益質疑聲不斷,但若從宏觀角度來看,雙方合併後,營收規模可望躍居全球第四大,加上科技業進入高度整合時代,成本考量下,大者恆大的模式還是不變的鐵律。

回顧國內IC設計業發展,早期多數都仰賴晶圓代工富爸爸,但近年來在留才、業務屬性及分進合擊等等不同考量下,包括聯電將旗下小金雞一一分割,聯家軍IC設計公司自成族群;凌陽也試圖將旗下個別產品團隊分割上市,以確保留住人才。

不過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適巧成國內IC設計業興衰分水嶺。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以往仰賴PC應用領域的國內IC設計業中,僅能期待Wintel陣營重新站起來,而部分擁抱利基型產品廠商,勉強維持生存下,久而久之甚至欠缺競爭企圖心。

其次,蘋果風潮席捲下,IC設計業者也是受害者。以往國內IC設計業較仰賴標準品,並藉此降低成本,這樣的模式在手機、PC與消費性3C產品都看得到。但蘋果iPad、iPhone熱銷,諾基亞、Moto等品牌相繼敗陣,台IC設計廠能打入蘋果核心應用廠商寥寥可數,況且手機廠走向越來越客製化,善於標準化降低成本的台廠,只能對龐大的行動通訊商機乾瞪眼。

展望未來,國內IC設計業者在3G時代已經痛失良機,手機業者瞄準的就是4GLTE商機。由於4G世代各手機廠百家爭鳴,加上頻寬更大,速度更快,晶片功能勢必更強大,整合程度也更上層樓,當然產品開發成本也更高,且從高通吃下創銳訊 (Atheros)等等案例不難發現,在四螢一雲的時代,電視、手機、平板甚至PC大整合已可預見。

因此綜合來看,大小M合併案,若單就眼前產品重疊性討論,合併效益強度確實不夠,但是將時間序拉長,未來不但聯發科營收規模擴大,研發資源與成本更有效益,也符合科技產品高度整合的發展趨勢。

【2012/06/25 聯合晚報】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20年來 要的做不到 好的留不住(轉載)

這是幾天收集的新聞報導...

我想大家討論過來,討論過去~無非都是為了「人」的問題。

套用一句佛家說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

大家可以想一想:兩岸開放之後,我們過去多少的人才?!那我們又留下或培養出多少

人?那我們再看看: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又幫我們產業或未來社會國家準備了多少人才?

我們賈老師已經辛苦的送走一屆的學生了...雖然有些家長心存感激,但也有許多家長不甚

滿意其子女的表現。...但盡心盡力的賈老師還是很委婉的告訴家長們,不管您們對於現行

教育制度或學校政策如何?!但往後承受小孩的成長酸甜苦辣...還是家長您自己本身。

老師能做的也只是階段性的任務而已。您們搞不懂現在的教育制度?!也找不到適合的學校?

那當老師還能做什麼?!您跟老師抱怨說:我們家小孩從小多乖?!成績有多好?!

但怎麼成績會如此呢?!那一定被班上同學帶壞了~班上讀書風氣不好?!...

...

很好!...您身為家長您終於在您小孩考完試後才知道這件事!難道您不知道現行的常態編班,

是考驗著您小孩的定性...我們看到的所擔心的不是那些頂尖的菁英,也不是完全放空自己

天天背著空書包上學的學生,這些本來就是有著明顯的學習程度的落差。最辛苦的就是中間

的學生...幾乎每天掙扎著人性最大的誘惑:人家整天不讀書,東晃晃西晃晃的等著被送進高中。

...而另一組寫照呢?!明顯的學習進取心外加來自於家庭背後的豐沛教育資源...根本跟不上

學習進度,感覺一點機會也沒有...那就更不用說幾乎三天兩頭就可以上演校園頂撞師長,

罷凌同學的戲碼。--- 從國中我們就很容易看到那些未來眼高手低的未來青年才俊了。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

我們正承受著去許多看不見的錯誤的政策所留下的後遺症。

那我們也看到未來我們將要面臨的許多人才培訓與基本人力結構的改變...

說真的~我們真的有多少官員真正的站在知古鑑今的歷史時間軸上去想策略?!

無非都是當一日和尚,敲一天鐘!...每每信誓旦旦對著媒體大談闊論,然後呢?!

幾次政策衝撞之後...大不了我不幹~回去找個學校當教授!...結果最後被犧牲的是誰?!

放心好了~不會是那些有錢、有豐沛資源的小孩子...都是那些每天為著三餐奔波,永遠

搞不懂政策背後您那偉大的夢想與憧憬,他們只是搞不懂,我們辛苦賺錢給小孩交補習費

(我們哪有那麼時間或精力...搞得懂那麼多種的推甄與升學管道?當然易子而教啊!)

...念茲在茲的告誡小孩子說:您們要好好努力用功讀書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結果:後來還是搞不懂...為什麼讀書不用考試?!您不考試?那家長們辛苦的代價能

看到什麼?您要家長用什麼標準督促小孩?!...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是不能與外國相比擬的...

中國公司企業文化與社會政經環境也無法提供一個自由自在揮灑的人生發展機會的!

那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我們基礎的教育制度該如何走?!

才會決定十年後我們的人才在哪?!...

---

最後我很喜歡拿小朋友寫作文經驗故事來比喻我們的基礎教育問題:

就讀小學的小明寫著:題目:"我們家的寵物"....我們家的那一隻小狗,好可愛...

我要把牠"養大成人"...

老師的批改寫著:...小狗"養大"就好了,他不會"成人"的!

如果您教育政策與制度是想真正培養出人才,就以優秀的工程師來說:

還是要把課本上的基礎理論課程都搞清楚,寫程式的~您就得學數值分析,

您至少也要聽過什麼是傅力葉轉換,...還要懂什麼是工程力學...還有基礎的工程數學等。

而不是說:只要您有興趣,我隨隨便便找個工作,可以天天加班賣肝就可以了...

那您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是人家說什麼?您就做什麼的代工人才呢?

還是真正懂得從理論基礎中去創造有真正技術門檻的產品或技術呢?!

我想這應該也是前幾天李家同教授講的:"為什麼人家德國工業裡的儀器設備,絕對不會是

幾個笨蛋搞出來的~"....這也不是什麼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阿Q心態吧!

-----------------

育才、留才、引才 充實台灣開路大軍

前言:執行力強調的是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有了關鍵兩年、確立三大突圍之策,但是開路大軍何處尋?沒有足夠的人才,欠缺掌握全局的總舵手,已成台灣經濟脫胎換骨的最大隱患;再對比亞洲鄰國強力吸才的積極作為,台灣必須即刻籌建開路大軍。

去年八月,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集結各界領袖意見,共同簽署「人才宣言」,指出我國面臨人才危機,呼籲政府提出對策。如今,十個月過去了,翁啟惠坦言,政府的調整步伐還是慢了些,離理想仍有點遠。他說:「我們現在是跟時間在賽跑,動作應該要愈快愈好。」

高等教育失衡 要盡快解決


「政府口口聲聲要發展經濟,沒有人才,怎麼發展?」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表示,「人才宣言」談的是人才危機,政府要做的無非就是培育人才、留下人才、引進人才,為台灣經濟籌建質量俱佳的「開路大軍」。

要育才,教育體系自是關鍵。翁啟惠指出,政府希望發展生技、綠能、文創、觀光等新興產業,但如果高等教育發展失衡的問題不盡快解決,未來台灣教育體系培養的人才能否配合產業發展需要,恐怕會有很大的疑問。

資源難擴張 怎麼培育人才

此外,政府的資源分配也是問題。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說,十五年前,台灣一名大學生平均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大約是新台幣廿四萬元,現在剩下十四萬元不到。他指出,大學要培育出好的人才,需要充實教師、教學空間與儀器設備,但在選票及民意代表壓力下,學費雜費卻不能調漲,招生也不能自主,「在資源無法擴張下,要談大學如何培育優秀人才,談何容易」。

除了內部養成的人才不足或不敷需求,留才或引才,也可以充實「開路大軍」,兩者是一體的兩面。但是,現行的移民政策、薪資水準及租稅環境等,留不住人才、也引不進人才。

「勞委會 應改人力資源部」

經建會前副主委單驥說:「勞委會不應改制為勞動部,應該改為人力資源部。」如果勞委會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國內發展所需的人才,而不是保護國內勞工,台灣人才流失問題就會減少大半,至少有進有出,而不是像現在單向流出。

人才流出多少很難計算,主要是隨著台商往中國大陸、東南亞投資,幹部跟著投資的步伐移動。但人才流入是有數字的。近五年來,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數停滯,去年約二萬六千八百人,比五年前少了快一成。

單驥比較台星指出,我國外籍白領有效聘僱人數近八年來平均每年約二萬六千四百餘人,僅占我國勞動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新加坡則占到快百分之五。

台灣薪資 難吸引白領外勞

內政部移民署不定期和各個外僑商會溝通,外僑商會反映:「允許外國企業主錢進台灣,卻不允許人進台灣,這怎麼投資?」「結果呢,這些外商只好將區域總部轉移到香港或上海,不設在台北,」移民署官員說,因為台灣的員工可以自由進出上海和香港,但大陸員工進不來台灣。

台灣的薪資水準對白領外勞也不具吸引力。根據主計總處的調查,去年八月,工業和服務業釋出的主管及監督人員職缺,企業主給的月薪(經常性薪資)約是新台幣五萬三千元,比新加坡非農業勞工的平均月薪還低。

星國高薪低稅 讓人動心

不過,跨國公司有時同意以其在香港或新加坡的薪水僱用,但白領外勞還是不願意來台,移民署官員說,因為台灣對居住者薪資的最高稅率是百分之四十,而新加坡和香港只課百分之廿。外僑商會曾建議台灣調降白領外勞的薪資稅率,但未獲同意。

外籍白領不願來台的原因,也正是台灣留不下自己人才的原因,「優秀的人才面對高薪、低稅,誰會不動心?人才就這樣一個個被國外挖走了」。

【2012/06/22 聯合報】

-------------

------------------------

20年來 要的做不到 好的留不住

  • 2012-06-21 01:34
  • 旺報
  • 【記者陳曼儂/專題報導】

     「我不知道政府到底想不想把產業留在台灣?」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過去製造業趨勢是往勞動成本低的地方移動,過了20年,心態還沒變,但台灣的優勢越來越少,「這時,我們還要讓大陸掌握我們僅剩不多的產業鏈嗎?」

     以台灣外銷主力產業的石化業來說,經濟部一直不開放輕油裂解廠登陸,總說必須根留台灣,否則中下游產業鏈一旦全外移,台灣剩什麼?所以在ECFA早收清單列了石化、化學產品,想要跨海產業整合。

     然而這種談判算盤,台灣哪能一廂情願?在兩岸ECFA早收清單談判,業者最想要列入五大泛用塑膠,以免東協與大陸FTA實施化學產品零關稅後受到嚴重衝擊,卻因大陸也考慮本身產業立場,結果無法納入。

     石化業的衝擊不止於此,因為政府反對國光石化在國內設廠,逼得高達6000多億元的投資遠赴馬來西亞。

     然而政府忘記說出真相,就是在起薪極低的當今社會,石化業平均薪水從5萬到7萬多元,比政府大力稱讚的餐飲內需等多2倍。而且一旦石化業出走,台灣引以為傲的電子業沒了石化業支持,沒有完整產業鏈來降低成本,也意味不會有競爭力的電子和光學業。

     隨「兩兆雙星」變成「兩兆傷心」,政府也鎖定汽車電子,但一位在大陸眾多汽車零組件公司當顧問的劉先生說,ECFA遲遲不開放整車零關稅,台灣汽車業沒市場作後盾,沒有夠多的生產線和數據來實驗研發,根本起不來。

     簽了ECFA框架協議後,產業還是出走、人才也還是出走,在難與他國簽FTA情況下,下一步,市場是否也會全部遠離我們?一些業者甚至說,「現在看來,依附大陸車廠旁邊開小廠,作些配套還比較賺錢」。

 

-----------

新政次人選? 施顏祥:適當時機再報告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6月21日 下午4:39

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將從七月起接任中油董事長,至於新任次長人選,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天(21號)仍不鬆口風,只微笑地跟追問的記者重複了六次「會在適當時間說明」,他說:『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是七月底嗎?)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有沒有什麼條件?)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新任次長的...)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適當時機會在七月嗎?)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記者:那政務次長?)施顏祥:適當時機會跟各位報告!好不好?』

對於外界質疑短期內兩名次長先後接任油、電董事長,是否代表人才不足?施顏祥指出,國營事業人才目前確實「青黃不接」,加上後續得要進行許多改革工作,因此經濟部當然要負起更大責任。

--------------

談判FTA/沒人才沒人力 台灣準備好了嗎?

中韓、中日韓FTA相繼宣布開談,馬英九總統很著急,指示行政院加速ECFA後續協商,並希望台灣在八年內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然而,此時最該問的關鍵問題是:台灣準備好了嗎?

台灣除了加速ECFA後續協商,也準備進行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STEP)及台紐經濟合作協議(ECA)談判,並開始與歐盟、印度等國接觸。但除了ECFA稍有進展外,各國反應並不積極,今年三月間,歐盟還挑明地說,談FTA,「台灣還沒有準備好」。

中華經濟研究院主任劉大年說,台灣FTA起步慢,不論小國大國,能簽FTA就儘量簽,但一次跟這麼多國家談判,談判人才及人力根本不夠,必須趕快培養,否則「就算人家要跟台灣談,也派不出談判代表」。

目前負責對外談判的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僅有十多名公務員,另有約十名聘僱人員;依談判議題與分工,再找關聯的主管機關派員參與及支援談判。

此外,談判是一種高明的折衝,不見刀光血影,但若未爭取到對等利益,每一個條款都能傷筋動骨。劉大年說,談判是give & take,我給你什麼,你讓我什麼,對方不會說要讓你什麼,必須自己挖掘出來,事前的大量研究很重要。談判還涉及利益團體的分配,但在體制上,這是OTN做不到的,須有更高層級權衡。

拚FTA,全體國民心態上的準備,恐怕更關鍵。以美牛爭議為例,國民一方面擔憂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想要與美國洽談FTA,「你如何左手不想被邊緣化、想參與區域經濟,右手卻又認為可以對美國關切的貿易事項不買帳?」經濟部次長梁國新點出這樣的矛盾。

甚至,在台灣意識型態對立下,更出現「左手反中,右手反美」現象,「如果G2都反了,那麼,台灣到底要走哪一條路?」一位參與談判的官員憂心忡忡地說。

國內產業能否跟著轉型更攸關FTA成敗。梁國新強調,必須要讓國內產業界清楚明白,自由化是不可能改變的戰略。「自由化的另一面,就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否則就算打開市場,沒有東西可以賣,或者有好東西,卻沒有地方賣,這兩種情況都是失敗的,」他強調。

面對FTA時代,台灣工業產品或有相當競爭力與調適能力,但長年以內需市場為主的農業及服務業則令人憂心;以台紐即將啟動、預訂明年底前完成的ECA談判,雖對我石化、電機電子、鋼鐵、紡織等產品有利,但畜產品首當其衝。至今未見政府對受創部門及產業擬訂輔導支援措施,也未對國民進行溝通。

此外,農業及服務業主管機關的保護主義,甚至排斥心態,往往成為FTA的無形障礙。一位長期參與經貿談判的高層官員說,過去一次談判中,曾經為鹿茸是否降關稅使整體談判進度曠日廢時,「國內有多少鹿茸業者、有多少利益?數據攤出來就清清楚楚,不能因此阻礙整體,」他無奈地說。

面對世界、走向開放,是台灣必須要走的道路。FTA不會天上掉下來,而是要付出代價,付出痛苦,韓國社會與國民沒有掙扎嗎?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

【2012/06/21 聯合報】

---

馬總統:搬開路障 關鍵兩年拚願景

承認台灣經濟面臨著邊緣化、產業結構調整與永續發展等挑戰,馬英九總統今天在出席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室」舉辦的經濟高峰會時強調,今日台灣須加強創新成長,將GDP轉為GNH(國民幸福指數),從硬實力到軟實力到巧實力,以及加強策略聯盟,如此打造「黃金十年」才不是口號。

聯合報願景工程室今天主辦「關鍵兩年-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主辦者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說,聯合報有鑑於台灣經濟陷入瓶頸,成長趨緩,策略不明,競爭力大不如前,決定推動「為台灣經濟開路」的願景工程,一方面形塑影響,一方面策動轉變。他也引披頭四的話:「一同追逐夢想,可使美夢成真」共勉。

馬總統在致詞時指出,人生有如長途賽跑,國家也是,很少有人從起跑點就開始衝刺,因為是正常105圈,最重要的是:贏時要保持領先,輸的時候要加快趕上。台灣經濟面臨的瓶頸,包括自由化的程度嚴重不足、產業結構不平衡與政治對立,我們要盡快把路障排除。

但馬總統也驕傲的指出,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為3.4%,是四小龍的第二名,物價成長1.4%是四小龍最低。依照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調查,台灣國家競爭力過去三年都在全球前八名,在亞洲僅次於次於新加坡和香港。

此外,馬總統也強調,我國面臨的三大危機是:一、經濟的邊緣化。過去十年是亞洲經濟整合最快的階段,但台灣除了與大陸在兩年前簽了ECFA之外,我們與主要貿易夥伴間商談FTA,成績非常難看。二、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出口占七成,但大多是ICT(資訊通訊代工出口)產業,韓國則有汽車、造船業等工業,未來我國一定要針對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與十大服務業更加努力。

三、人力需求不平衡。進一步培育延攬人才、留住人才不易,人才不斷被挖走。我們不僅要留下優秀本土人才,還要去國外延攬人才。國內考、用、訓制度的落差也要解決。

四、永續發展的挑戰,國際上對沒能節能減碳的國家不但譴責,還有制裁,我們未來一定要確保核安,打造低碳綠能環境,還要穩健減核,之後逐步邁向非核家園。

未來,馬總統指出,一方面要從效率導向,改為創新、成長導向,一方面要將GDP的成長逐漸轉化為GNH(國民幸福指數)的成長,並加強環境品質、生活品質與社會公益,另一方面要讓台灣從硬實力到軟實力到巧實力,並從自力發展到加強策略聯盟,如此,「黃金十年」的願景就不會是口號。

 

【2012/06/25 台灣醒報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真是超經典的一句話

"郭台銘:台灣科技業很可憐 利潤薄別互砍"

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但從郭老闆嘴巴說出來還真的一句經典名言啊!

難怪一大堆網民難得很一致的一面倒的論戰啊!...

----------------------

讀者回應:

Casper Tu  •  5小時前 

"郭台銘:台灣科技業很可憐 利潤薄別互砍",說這話很奇怪ㄟ? 先想想自己有沒有?!

Tsuyu  •  2小時36分前

台灣勞工很可憐,主要原因除了現在大學生高中化,導致七分也能上大學獨步全球,這是政府決策錯誤,但全民買單,考不上大學實在太難,所以企業主30%不想用新鮮人,就算用也把價格砍到最低工資,比外勞稍微好一點點哦,呵呵,說實在話,菲律賓或泰國的外勞,其實英文應該還比現在大學生畢業好一點,所以台灣勞工工資上不來,另一個原因就是企業主沒有社會責任,上班時間制,下班責任制,休假勇氣制,造就台灣奇蹟,現在是苦勞經濟的時代,沒有功勞,只有疲勞!!

骷髏  •  2小時36分前 
乾你娘!!科技業現在變成台灣的毒瘤產業 還不是都你們這些大老闆害的,正常工時12小時,薪資低的可以,日夜都在用肝去拼那個良率以及無止盡的成長(產量),超時工作還可以竄改班表,反正勞工局也查不到,就算投訴媒體低調帶過證據毀掉就沒事了!
而且現在做科技業一點前途都沒有,有訂單的時候叫你進來做,沒訂單的時候就把你踢出去,反正作業員‧臨時工隨便找都有,隨時都可以取代,台灣薪資總是無法成長甚至負成長你們這些毒瘤科技業就是禍害之一,你們這些想打贏韓國人?!告訴你只懂得自身利益根本不可能!

O..O  •  3小時前 

帶頭的還好意思講咧......把產業界其他老闆當棒槌啊?

音樂精靈  •  4小時前 
認同別互砍..... 但是這句話由郭先生說出來有點怪怪的

Connie  •  4小時前

是你們大老版自己始作俑者的 苦了幹部做不完的責任制 勞工局的方向應在這裡 -----企業內部建立工會 監督公平薪資及盈餘分配 這也是台灣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原因之一 辛苦結果都被老闆吃了(當然有例外的好老闆 只是比較少)。 銀行放款人員也不要再借錢給低利潤工業.......看面版 能源業 虧 的多慘 不如借給低收入小額無信用貸款 就算虧了就當作做善事..........

Welson  •  2小時18分前 

我從事科技研發,在矽谷有+六年經歷。台灣科技業是從IBM電腦開放規格時進入代工自相殺價的戰局,那是從1986年至今的25-30年的歷程。今天,這些科技大老都是從當時各家公司跳出來自行創業的,但是他們只會一件事 - 競相殺價的代工。他們沒有原則,沒有格局,更沒有眼光,只能說自作自受。
嚕嚕  •  3小時前 
哈哈...看了大家的留言..好像大家都不挺郭董耶...
的確..過去鴻海因為在大陸規模化大量生產..以低價搶了許多公司的訂單..遇到不景氣的時候..對於供應商大幅殺價..也時有所聞(2008年金融風暴..耳聞富士康帶頭下殺供應商3成報價)
不過..現在電腦硬體以經低到降無可降了..而且大陸工資每年高漲..鴻海恐難複製過去低價生產策略..不以人廢言..郭董講的話的確有道理..姑且不論過去..只是應該由富士康帶頭作起..不僅不能再殺上游供應商的單價..如果該供應商當年有幫台灣員工加薪..鴻海還應該每年等比例提高採購單價..這樣才有誠意...對不對

竹軒  •  2小時53分前 

他以大吃小的時候,都不會考慮要給人家活路。
人家只要吃到他一點點,就馬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整個器度容量真的差很多。
只要跑台灣中小企業的,都麻知道郭董風評非常差。

---

郭台銘:台灣科技業很可憐 利潤薄別互砍

作者: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6月22日 上午2:28

市場日前傳出鴻海從廣達手中搶下部分蘋果MacBook筆電代工訂單,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21)日駁斥,強調鴻海為蘋果代工筆電類產品已經5年。他表示,台灣科技業很可憐,利潤很低,大家不要再自相殘殺。

郭台銘昨天表示,市場傳言鴻海搶單,這不是事實,鴻海為蘋果代工筆電已經5年,本來就是供應商之一。而且,廣達當初接到蘋果訂單,還是15年前鴻海幫忙介紹的。

他強調,台灣科技業已經很可憐,利潤很低,勸大家不要再自相殘殺。而且台灣科技業就是這些人,大家都是在為台灣經濟努力打拚,希望外界不要挑撥感情。

他說,筆電代工已經不是單純的組裝業,而是眼球(面板)、觸控、軸承、精密光學等,這些都是鴻海的強項,占有優勢。

鴻海內部昨天起舉行一連兩天的全球動員大會,平常散布海外的鴻海高階主管全部齊聚土城總部,共商下半年發展目標。郭台銘本周一在鴻海股東會上,表示以前鴻海每年只在年初召開1次全球會議,但外面變化實在太快,所以今年起改為2次。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電子自學學習心得回憶(五)--- 軟體篇

如果說起寫軟體這件事,應該就得從學校說起,但是以前在學校寫的程式,

都是純粹學術用軟體程式,也沒有什麼美美的畫面或是像樣的人機介面。

但也不能怪學校啊~因為那時唸書時,所謂PC 個人電腦也都還是 80286 時代,

而且還分那個AT/XT 等級...那就更不用有什麼圖形介面卡了,怎麼寫美美的程式啊?

---

記得...我以前為了學寫程式,還特地去別系的電腦課上課,因為他們上的是PASCAL 語言,

結果我發現我這個旁聽的~比他們原班上同學還認真,雖然很低調的每次都盡量坐在

教室的角落裡...結果都因為蹺課的人數多,我總覺得我好像是坐在第一排似的!

(關於跑到別人系上上課這件事也不只這門課,也跑去過工程科學系去旁聽微處理器課~

不過,兩者相較之下...微處理器課比較吃力,二來他真的離我的宿舍比較遠...)

後來之所以可以找到第一份工作,也不是因為念的科系,竟然是我在學校寫過程式,

在WorkStations 操作上有一些經驗...(這是我事後問我的部門主管錄取的原因!)

以那個年代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我在學校摸過的WorkStation 有SGI ,

Sun,HP,還有Digital (迪吉多)...等等。(因為幫系上教授打工,幫忙管理這些

Workstation...所以,打工還是蠻有用的。)...結果很諷刺的是:後來去上班要用的

WorkStation 竟然是沒碰過的:IBM 的AIX 系統。 

----

後來一進入職場之後,PC 個人電腦的裝置就一日千里...只不過那時候的電腦配備如果

要好一點的,譬如幾十MB 的硬碟啊...或是有一張可以顯示彩色的顯示卡...都是貴森森的。

不過~因為我們是研發一線單位,所以這些東西還是比較容易接觸得到。

雖然學校基本的啟蒙語言是那個 10... 20... 30 ...的BASIC 語言。工作部門用的是:

Quick BASIC...但對BASIC 就是覺得很不上手。當然畢業做研究用的是 FORTRAN。

---

後來呢?我看到另一個部門的一位工程師是用 Turbo C 寫了一支測試軟體,

畫面還蠻好看的...我就很主動的跟他要了程式碼,然後也剛好在工作上需要寫一支類似的

測試程式,從此就完成了我生平第一支比較像樣完整的程式:


當然啊,這一種測試程式多多少少還是需要一些外接控制卡...

不過,我自己用的是:RS232...也算是我第一支有PC 介面程式吧。

當初也只是很單純的想寫這樣一支程式,也沒有特地的目的。但我的主管還是給予我

很大的發揮空間...讓我盡情的發揮,也讓我這一支程式可以納入計畫的成果與績效。

後來我也才知道:單位還賣了這一套軟體給了機車廠。

我還是非常謝謝當初一直很支持我的主管,就是今年電視廣告很紅的宏佳騰機車的

研發副總 --- 黃先生。他今年年初還跟我說:他後來看了許多引擎調教軟體,還是覺得

我寫的軟體對於他們這些一線的引擎工程師來說:還是比較簡潔明確的感覺。

---

後來因為Windows 的作業系統出現了,我還一度用了VB (那時好像是VB3.0) 寫了

一隻程式。雖然可以很快的寫出一隻畫面美美的程式,但總決得不怎麼喜歡,也沒特別的

成就感。...所以,這一隻程式也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了。

------

後來去了園區上班,因為專業分工的原因,就很少有機會碰到寫AP 的機會了。

最後呢?還是為了幫我的USB ROM emulator 寫一隻USB 應用程式,我就不得不硬著頭皮

下來寫VC 的MFC 程式,比起以前寫那個簡單的Turbo C 來說:多了許多OOP 或是

奇奇怪怪的繼承...的語法,的確讓我吃盡了苦頭。...我記得我整整關在家裡摸熟這些東西

還真的花上三個月,還讓賈老師誤以為我整天無所事事,後來搭配了ROM Emulator 出貨

時,賈老師才真正體會到:原來研發工作真的是要要蹲一陣子的~然後就可以回收成果的!

所以這一隻軟體程式是搭配硬體的商業軟體...它是屬與MFC 裡那一種所謂Dialog 型軟體。

當然我自己的感覺是:應該還不算寫得很好的一隻軟體,...您看我後來寫的那一支

ISP 燒錄器的範例程式,是不是就漂亮多了?!

----

您看還包括了一些燒錄器常用的畫面:

但畢竟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功能,這個東西主要的還是在於銷售硬體的。

這也是我們台灣搞電子的習性,其實後來我有機會跟國外合作開發一些東西...

我們老是習慣說:當老外客人有什麼需求時,我們都很樂意的幫忙修改程式,因為我們心裡

想的還是如何賣硬體...結果每次我們跟客人說:我們需要修改程式時,老外都很緊張...

因為在他們觀念裡,改軟體程式那是要額外Charge 費用的。我想這是一種行銷觀念。

但我們相對的老中的業務生意頭腦喜歡交朋友,半買半相送...結果無形中被犧牲的就是

軟體工程師的價值,也無形中扼殺了軟體工程師追求自我成長的機會。

------------

後來,我的老長官當初需要一位可以幫忙USB 介面,甚至可以寫一點PC AP 軟體的人,

我就跑去幫忙,也算很雞婆的把一些東西接下來做:就是寫一支很初步的MCU 的IDE Tools。

當然我自己心裡也很明白,我是不可能可以寫出一支像Keil C 這樣子的一支程式的。

但我還是願意嘗試說:做做看。--- 我想我在這裡講應該沒有太多問題了,因為這已經是

五六年前的事了,而這一支程式也在市場上消失了。(如果有意見者再跟我說吧!)

寫IDE Tools 是一定會用到所謂的MDI 環境(相較於SDI 或是Dialog )。

他的複雜程度真的很高,然後還要做出Debug 環境中許多Watch/View 甚至Break Point

的攔截...當然啊...他的重點也還是在於USB 硬體介面的處理...

當然為何要自己一個人搞定?!很簡單..因為這中間還牽涉到硬體介面的通訊協定,

自己一個人可以搞定的話,效率最好了。驗證時間可以大大縮短,對於那一種

一開始都不知道系統如何架設時,最有效率的!

----

對於 Keil C 的開發環境來說:最令人詬病的地方是,他就只是一個單純的IDE Tools ...

他沒有硬體上燒錄功能,這些往往需要各家硬體公司自行處理。

所以我當初也就順便把燒錄功能也整合到IDE Tools 裡了...

其實,寫軟體可以寫到這樣子,我想應該也可以"出師"了...至於要不要寫到像人家那一種

動輒要Licence code...又要Upgrade Fee 的...說真的...我能搞的還是台灣人的那一套:

軟體是拿來促銷硬體的一個商業手法。那您覺得您要花多少開發成本在軟體開發工作上呢?

這也就是我為何還是得自己多多少少寫寫看了...說來說去~連我也跑不掉這樣的宿命。

至少據我所知:以前有人問過我關於USB 從底層打通上層AP 時,要花多少錢?!

現在行情我不知道...但在約五六年前聽過一個數字:45 萬元,還不包括給Source Code。

其實,他也只不過幫您建了一套類似USB Tools 的功能。

您不要覺得很貴~說真的~若真正以一個產品來看:我覺得還好~當然啊,您總不能拿那些

阿貓阿狗的那一種隨機附的軟體或系統工具來算...因為從這樣子的USB的程式來看產品

背後的許多眉眉角角,有時您真的很難從帳面上的數字來論斷。--- 這個就是人家老外一聽

修改程式軟體時,會以很嚴肅的態度來考量。我想這是我一直在文中強調的系統整合價值。

這也就是我也為何一直想自己寫寫這些應用軟體程式的原因。

當您只是寫寫一個單純的單晶片應用韌體時,您看到的也只不過是一個單純的產品觀念。

但當您再把這樣的產品觀念又可以延伸到另一個平台時,那就又代表您可以把您的產品

觀念又帶進另一個領域:這不就是我們近年來一直強調的雲端產品觀念嗎?!

所以,如果您是一位軟體工程師,您也不要常常會有一些抱怨,或是您是在搞韌體程式的

工程師...真的~現在在這個行業裡,您說您會寫程式,不管是VC 、VB 或是什麼Delphi...

或甚至寫那個Andriod 或一個APP...說真的~那些都不是重點,難道以老外他們創造這些

軟體開發工具時,他不知道他們寫軟體的功力會比您們老中好?!比得上印度人嗎?

重點還是我說的:您真的要去想的是:當我一旦會了這些東西,那我該拿來做什麼?!

我可以拿來創造出怎樣的一個不同的系統產品觀念?!我想這是我這一篇文章想傳達給各位

或由衷的一種期望吧!---也算是拋磚引玉的一個楔子吧!

------------------

-----------------------

電子自學學習心得回憶(四)

電子自學學習心得回憶(三)

電子自學學習心得回憶(二)

電子自學學習心得回憶(一)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Easy Money was easy Gone!

以我個人過去的經驗,我相信應該還是有許多公司企業,也都還幻想著這樣子的事:

就是我們只要把一些東西拆開來看,我們只要搞定那一兩顆IC 之後,我們就可以

賺到 Easy Money 了! 譬如我們只要開一棵MCU 或是一棵USB 隨身碟的控制IC 就好了。

其他的~然後找好生產廠商就沒我們的事了。...我們只要顧好成本控制。

所以,同理可證:我們不太用管人家的怎麼設計,我們只好抓好成本效益,有錢賺就好,

管它是Microsoft 的產品,還是Apple 的產品,我都可以接代工。...Easy Money 嘛!

----

結果呢?!有位網友的評論答得很好:"反正這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沒錯~這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So what ?!

以前我剛進入IC 設計業時,一開始大家都還真的可以從一個系統產品去 K 系統應用的規格...

但搞幾年下來,就越來越奇怪了~就是開始變成:客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搞!

有些"奧客" 也不甚懂得系統應用的東西,只看到別人做的東西賣得好,想抄襲,又想便宜。

然後公司的PM 或是業務,出去跑客人,市場...為了業績,搶訂單也不得不使然。

反正客人不懂,也跟著不懂...回來就跟老闆,設計部門大肆吹噓一番:說什麼人家

怎樣?!怎樣?!只要我們搞出來之後,就鐵定可以搶到單。...好了~搞了老半天,

才知道原來知道這件事的還不只您一家而已,最後拼什麼?!--- 價格啊!

不管是產品開發,或是代工服務費....都一樣,這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

所以呢?最後都根本棄守自己原本本質學能,或原來的雄心大志...那又如何建立

核心技術與品牌呢?...就以我自己比較熟悉的單晶片MCU 應用來說:

消費性、玩具等產品就不用說了~那已經算是滔滔江水東去不復返了。

就拿這一兩年來大家都比較喜歡轉作號稱比較高附加價值或是比較高檔一點的

工業控制的東西。...用以標榜自己的層次的提升。...結果呢?!最後呢?!

大家拿出來比的還是:客人您跟我說:您要怎樣的功能?規格?!您希望的單價多少?

您一年可以有多少量?!...喔~?您現在用誰家的MCU?!我抄一棵給您好嗎?

---- 想什麼?! 還是江湖一零一招:想賺Easy Money ! ---您會?別人不會?!

搞到最後呢?!好沒關係,我自個兒找人兜一下標準應用公版...我就拿來當標準品賣!

我看到大家比較積極的大概就是馬達控制類的產品了。...反正,IC 設計公司裡大家都不懂,

沒關係~我找一兩個系統應用工程師來搞個Demo 版就好。找不到?!也沒關係~外包嘛!...

隨便找個design house 就好。---- 終極目標就是想賺Easy Money 嘛! 

您不懂~我也不懂~我們在找個市場客人不懂也好...最後搞了老半天:根本從頭到尾沒有人

在想到馬達控制的本質學能的基本概念:要不要加入簡單的PID 控制?!

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有些客人不懂,但是IC 設計公司的業務或PM 也不懂...

那您覺得您的產品要怎麼做得好?!反正大家就是一副LDS...我只要把ADC..做準,

程式容量加大,MCU 效能提升 --- 然後再把價格壓低就對了啦。那您想賺Easy Money ?!

別人就是笨蛋了囉?!

我想大家回到一個基本想法:人家今天Apple 的產品,如果沒有我們老中幫他們代工,

他們會不會做?!如果他真的是一個好產品,他們會不會自己開工廠下去自己搞定?

老美的F22 隱形戰鬥機也要不要找人代工啊?!...

我想這是一個基本工業與產業政策的基本思維。當別人要自己作賤自己的承接低毛利

的代工時,那他當然就沒資格跟別人談條件了~因為您想賺Easy Money...代價就是如此。

一樣的道理~如果您自己能真正搞得出好產品時,就算一開始您找不到工廠協助時,

難道您就不做了嗎?!所以很簡單的道理:Easy money was easy gone !

同樣的道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啦!There's no such a thing as free lunch

--
 

說到台灣經濟發展的劣勢,從生產要素的觀點,資金、技術、人力、土地、經濟資訊、管理能力都可能存在一些缺點,也會因立場不同而人言言殊;經建會最近在「黃金十年」的一份研究中,則聚焦於台灣的產業結構失衡,呈現了生產要素不足或配合不到位的現象。

在這項研究中,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直指,台灣產業出現重大失衡現象,這些失衡包括:產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與GDP的貢獻不對稱、產業創新集中於特定領域、製造業海外生產比重過高、產業多元化程度不足、出口市場集中度偏高等。「台灣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但集中於資通訊等特定產業,若不升級,可能會成也產業,敗也產業,」經建會官員擔心地說。

經建會統計,台灣中間產品占出口的比率,在二○○○年時約百分之六十一,去年已升到百分之七十四;也就是說,台灣做的產品多不是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成品,而是還要再經加工、組裝的某一個零組件,「雖然關鍵,但很容易被取代,」經建會官員說,這是台灣利潤率拉不高的主因,也就是陷入一般人常常提到的「代工宿命」。

影響所及,目前人力供需失衡,失業率無法有效降低。經建會官員拿出數據說,這幾年政府拿出上百億推動促進短期就業方案,但「失業率降到百分之四後就再也降不下去」,工作價值也因為被過多的短期低質量工作稀釋,「薪水也漲不動」。

此外,由於多是為他人作嫁,操之在己者不多,在全球化生產要素多數已可互通有無的情況下,例如資金、人才都能快速移動,使得產業波動的風險大增。因此,這幾年的經濟成長率變動很大,不如以往穩定。

除了產業結構失衡,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更為憂心的是,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政黨合作機制一直沒有建立,美牛進口或是深化兩岸自由貿易,都常見政治內耗。他批評,韓國今年在FTA跨大步對台灣經濟影響既深且遠,但國內政黨卻繞著油電雙漲等議題,不但看不見合作,彼此也缺乏信任,「這是台灣經濟暗藏的劣勢」。  

【2012/06/20 聯合報】

---

新聞分析-微軟新平板 沒說的3件事

  • 2012-06-20 00:56
  • 工商時報
  • 【詹子嫻】

     月初,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台灣雙A(宏碁、華碩)給足微軟面子,最新產品由Win8全包,Google Andoird相形失色,沒想到兩周後,微軟硬是打了PC品牌廠兩巴掌,因為微軟正式端出「自有品牌」Win8產品,擺明撈過界。

     微軟跨足硬體並非頭一遭,先前曾推出Kin系列手機、MP3音樂撥放器Zune,卻都鎩羽而歸,但微軟將Win8視為反攻蘋果、Google的重量級武器,此次自己出手,發表兩款自有品牌Surface平板電腦,市場傳由台系兩大EMS廠和碩(4938)、鴻海(2317)代工。但相較於採用VaporMg(鎂蒸鍍)金屬機殼工法、Touch Cover等配件搭配,其他微軟沒說的事,恐怕才是市場最關注的事。

     IDC軟體暨服務市場分析師馬培治指出,微軟發表自有品牌平板主要是在向外界宣示Win8可以怎麼玩,有哪些設計規格可配合不同的使用情境,全力炒熱市場,但不代表對PC品牌廠沒有衝擊。因此微軟不論在記者會或新聞稿,僅表示這是Windows PC家族的新成員,並刻意迴避與OEM相關的議題。但同時也凸顯PC廠弱勢的問題,儘管PC廠有選擇權,如回頭重壓Android,但微軟在PC、企業的根紮得極深,無法拋棄Windows作業系統,PC品牌廠就不得不吞下這口怨氣。

     Surface平板能否成功?端視如何解決沒說的三件事,最關鍵的前兩個就是:一是微軟自己要出來賣硬體,產品怎麼定價?二是如何定調與硬體夥伴的合作關係?

     供應鏈透露,2個月前就知道微軟要自己做平板,前來參加COMPUTEX的微軟OEM副總裁史蒂夫.古傑海默也隻字未提,現在正式推出了,叫品牌廠情何以堪?雙方關係變得合作又競爭,特別是微軟自己掌握Win8訂價權,訂太高,Surface平板賣不動,訂太低,恐怕打死背後一堆為Win8搖旗衝鋒的PC品牌廠,雙方要怎麼「喬」清楚是大問題。

     第3則是通路、售後服務、產品維修等問題,賣軟體跟賣硬體商業模式大不同,儘管後續可外包給協力廠,但相較於惠普、宏碁、華碩多年下來已布建綿密的售後服務網絡,這恐怕不是微軟想得那麼簡單。

     不過也有部分業界人士釋出較樂觀的看法,認為微軟Surface平板用意在於宣傳,在Win8推出前1季到半年時間,微軟會自行負擔行銷費用,為品牌廠先行炒熱市場,而非與硬體廠搶商機。那些微軟沒說的事,只有微軟自己才知道,PC品牌廠也只能持續觀察。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我們給自己什麼機會?

我們不但沒有真正做到吸引人才,連培養人才也沒有。

那就更不用說一大堆輸出人才到大陸去的!

或是動不動跑大陸的FAE 啊...總覺得自己搞的東西不得了,好像大陸廠商不用不行似的?

結果:東西越做越低階...自己的層次也越來越低。

到最後也是人家跟您說:做什麼?!您就做什麼?!叫您改什麼?您就改什麼?

----- 我講的一大堆我所認知的台灣IC 原廠公司啊!

由此可知,其他產業的應該的也不會差到哪裡吧!

--------------

四小龍賽跑…失落的十年 台灣落單

台灣的經濟奇蹟,曾經是許多開發中國家效法的對象;在二○○○年以前,台灣也一直是與香港、新加坡、韓國並肩而行的亞洲四小龍;如今,香港、新加坡已是東亞金融、物流雙霸天,互爭全球競爭力第一強,韓國更晉升為世界第七個人均所得二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的「二○─五○俱樂部」成員,台灣呢?

經濟發展十年,不進則退,我消彼長,同行的「三小龍」快速前進,在國際的經貿舞台上,台灣卻是愈走愈孤單。台灣落單了!

WTO停擺 FTA代之

「二○○二年是台灣經貿發展的希望之年,」經濟部官員回憶,那一年,台灣花了好大力氣,以降低關稅、取消汽車配額、開放服務業市場等作為,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原以為可以就此搭上全球自由化的列車,不須再面對被各國市場摒於門外的風險。沒想到的是,WTO的全球自由化談判受阻,竟然全面停擺,取而代之的國與國、區域對區域的自由化,台灣的希望落空,邊緣化風險反而愈來愈高。

最大風險是競爭對手大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一個又一個由FTA串起的經貿小圈圈,讓台灣市場打得很辛苦,經貿空間愈來愈小。依據經濟部統計,韓國短短九年內簽署了八個FTA,目前共有四十五個締約國;新加坡簽了廿四個,香港雖只有兩個,但因本身幾近全面自由化,簽署意義較小;反觀台灣,雖與中美洲四邦交國簽FTA,但僅占台灣貿易比不到百分之一,影響極微。經濟部次長梁國新說,在全球積極搶進區域經貿整合的熱潮下,台灣無積極作為,應是近年海外版圖弱化的因素。


FTA進度 拖垮競爭力

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助理研究員葉長城也說,台灣加入WTO十年,整體貿易總額雖倍增,但出口排名逐年下滑,主要就是因為台灣與主要貿易國家,特別是歐、美、日、韓及東協在簽署FTA的進度相對緩慢,「使台灣在全球新一波區域經濟整合的貿易競爭趨勢下屈居弱勢」。

除了經商網絡不夠通廣,台灣的經商環境也因缺乏外部刺激而愈來愈不具吸引力,長此以往,更形成惡性循環。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商環境報告」評估,台灣近五年的全球經商環境排名在二○○八年退步到第六十一名,二○一二年回升至第廿五,但不如韓國的第八名及年年蟬聯全球第一的新加坡。

美僑歐僑 比我們更急

福特六和汽車來台四十年了,新任總裁范炘說,美僑、歐僑商會近年不斷提醒台灣競爭弱勢問題;面對國外不斷簽訂FTA,台灣坐視不管,「關門當老大,是永遠都當不了老大」。

兩岸關係,則是台灣經濟發展永遠的關鍵變數。

台灣這十年被拋在後頭,既是因為韓港星很打拚,也與兩岸經貿關係擺盪不定、未能有效掌握大陸這十年高速成長有關。行政院官員說,二○○○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停滯八年;二○○八年再次政黨輪替,馬政府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實現和平紅利,但仍不時出現開放節奏過快、被大陸吃掉的經濟安全隱憂。「就這麼走走又停停,台灣如何大步向前?」這位官員深深嘆了一口氣。

韓國政府 做商人後盾

長期往返全球各地的中菲行總經理周建文提供了另一個觀點。他認為,韓國近年來快速起飛,韓國政府對產業政策的全力相挺,是長年單打獨鬥的台商最羨慕、也是政府產業政策最欠缺的一環。

周建文指出,韓國經過一九九七年黃金救國後,經濟發展出現大改革,政府集中火力扶植三星集團,以「母雞帶小雞」的產業策略,搶進3C、高科技,不僅韓國三星成功了,相關產業也向上跨進。

台灣政府 還在吵吵吵

「看到其他小龍愈來愈多的經濟成績,台灣卻天天為證所稅爭吵不已,真的很焦急,」周建文說,政府一定要理清國家發展的優先方向,才有可能迎頭趕上。


【2012/06/18 聯合報】

----

韓國跑得快 台灣奇蹟誰記得?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巴羅(Robert Joseph Barro)二○○四年出版的「Economic Growth經濟成長」統計,一九六○至二○○○年的四十年間,在全球八十七個主要國家中,台灣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六點四的經濟成長率,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國家;其次是新加坡的百分之六點二、韓國五點九、香港五點四,這是台灣稱霸「亞洲四小龍」的輝煌紀錄。

這樣的紀錄締造「台灣錢,淹腳目」的盛世,台股在一九八九年衝上一二六八二點時,香港恆生指數只有二千多點。六年國建期間,政府更喊出要在二○○○年將台灣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由一萬美元提升至二萬美元,台灣經濟和人民的自信心快速向上。


但隨著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陸客赴港、大量大陸國企在港掛牌,恆生指數一度飆漲至三萬點以上;反觀台灣,從「戒急用忍」到「積極管理」,政府既無力扭轉產業外移的浪潮又無法消弭藍綠對立,經濟成長原地踏步,台灣經濟「失落十年」的苦難就此開始。

二○○○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自那時起十一年間,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降至百分之三點三,僅約前四十年的一半;國民黨執政時喊出的二○○○年人均二萬美元的支票,一直到二○一一年才兌現,足足遲了十一年,正是「失落十年」。

人均GDP通常被視為反映一國國民富裕程度和經濟水平的指標,愈高代表國民經濟福祉、生活水準愈高。但台灣人均GDP從一萬美元到二萬美元,花了十九年,而新加坡只用五年就做到,如今新加坡更已突破五萬美元。

至於最常被比較的韓國,二○○二年時人均GDP還低於台灣,但二○○五年就超越台灣,二○○七年跨越二萬美元門檻,其間曾因金融海嘯而下降,去年時則已逾二萬二千餘美元。更重要的是,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韓國將在四年後攀上三萬美元,日本智庫則預測韓國將在二○三○年贏過日本,而亞洲開發銀行更認為韓國將在二○五○年成為世界第二。這些預測的正確性其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韓國經濟近年的表現聚集了全球的目光,就像當年台灣的經濟奇蹟廣受稱頌一樣。如今,誰還記得、在乎台灣奇蹟?

【2012/06/18 聯合報】



 
--------------
關鍵兩年 韓走快車道我還在「鬥牛」

扭轉台灣經濟困境的努力,正在與時間賽跑。那麼,台灣還有多少時間?

「從政治上來說,大家都知道,未來兩年台灣沒有選舉,」全國商總理事長張平沼說,這是馬總統拚經濟的良機。

他說出了很多企業的心聲,認為連年選舉帶來的政治干擾,是讓政府空轉的原因。

不只民間企業這麼想,在政府規劃的重要經濟政策中,也都是以兩年內完成為目標。例如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後續四大協商,就要分階段在明年底前完成;還有自由經濟示範區,也是一年規劃、兩年啟動。這兩項的實現,都會促成開放市場及鬆綁法規。

政府與民間有志一同,並非有什麼默契,而是共同認知到台灣外部環境的兩大變數,將在未來兩年內掀起巨變:一是中國大陸與韓國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協商,還設下兩年時間表;另一是中國大陸的第十二個五年計畫,將在未來兩年進入執行高峰期,「這是台商的最後上車機會,」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董事長陳明璋說,「再不抓住這兩年,就來不及了」。

韓國是台灣主要出口競爭對手,不僅與美國、歐盟的FTA已生效,現在還找上台灣的最大市場──中國大陸。陳明璋說,「再這樣下去,台灣還有活路嗎?」

在高雄前鎮開設塑料加工廠的台商林成偉說,他的產品主要銷往歐洲,關稅約百分之五,但韓歐盟FTA上路後,韓國產品賣到歐洲的關稅將逐步降至零,「這百分之五的差距,等於要拱手把市場讓給韓商」。

好消息是,台商因為有了ECFA這個新武器,銷往中國大陸市場多了關稅優勢。

因此,去年申請ECFA早期收穫清單認證的廠商,有超過五成六是第一次將觸角延伸到大陸的企業,林成偉就是其一。可是,兩岸ECFA後續協商緩慢,中韓FTA又開始談判,台商當然要擔心。

淡江大學大陸所所長張五岳分析,台灣貨品貿易產品約八千七百餘項,但能享受零關稅的ECFA早收清單只有五百卅九項,「ECFA效益不顯,中韓又談FTA,台商腹背受敵的壓力愈來愈大」。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說,「韓國簽FTA正走在快車道上,台灣卻連個美牛進口問題都還搞不定」,他質疑政府能不能拿出像韓國官員推動FTA的魄力。

 

【2012/06/18 聯合報】

-----

星韓眼中 台灣故事的名字叫「失敗」

當一切思維都不再有創新、突破,政策搖擺不明或只能原地踏步、按表操課,曾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台灣,卻正淪為他國口中的「負面教材」。

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主任左珩,六年前在訪問韓國仁川經濟開發區時發現,其簡介資料竟然將台灣列為「失敗案例」,因為他們認為,台灣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只看現在,看不到未來」,早已失去「新思維」的創新動力。

無獨有偶,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最近公開指出,新加坡如果也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會重演「台灣故事」(Taiwan story),喪失全球的競爭優勢。顯然,在尚達曼的認知裡,「台灣故事」代表的也是失敗。

成敗的差異在於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新加坡為招募全球最優秀人才,主權基金不惜重金,以年薪台幣一億元的天價網羅併購好手;相對的,在台灣具有主權基金功能的國發基金,其成員年薪多數不超過百萬元。

先不論績效與機制有別,僅僅就吸引人才一項,台灣就給比了下去;而人才是創新、創意的源頭,「沒有人才,那來創意?」前經建會副主委單驥一針見血。

曾被稱頌的台灣奇蹟,如今淪為經濟發展的負面教材;相對的,一直同場競技的其他亞洲小龍,卻成為屢獲國際肯定的焦點。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時年僅卅歲,曾為了不知如何帶領人民從一個漁村經濟走向世界經濟,在床上哭了一個晚上。

如今,新加坡經驗備受國際推崇,僅是一個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效能,不僅獲得亞洲最佳機場美名,還在中國大陸廣為複製,並在全球十六國興建廿八座港口碼頭,間接帶動四成轉口貿易回流,形成金融資本、轉運集中化的新經濟中心。

還有韓國,雖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幾近亡國,但也因此激發改革的動能,終能成為目前全球唯一同時簽下美、歐、東協三大市場FTA的國家,令世人刮目相看。

「台灣經濟曾是四小龍之首,民主政治更是四小龍之最,這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經濟部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的官員說,但曾幾何時,在國際經貿場合裡,「台灣拿到的麥克風音量變小了,韓國、新加坡被調高了」,這種落差說明了經濟光環的重要性。

台灣故事,你的名字叫「失敗」嗎?當然不是!「但別小看這些小小的標籤,久而久之,它會影響人民的價值觀與國際的吸引力,」經建會官員說,立即用具體的行動,拿掉這個標籤吧。

【2012/06/18 聯合報】@




「捍衛教育選擇權、尊重地方自治權、反對孩子當白老鼠」連署活動

首先非常感謝各位這麼多年來對小弟的部落格的支持,讓瀏覽人次逐步上升,

也非常感謝各位提供許多技術交流的經驗。

小弟也不太願意在部落格中談論太多屬於政治議題的東西,甚至一些社會公共議題

也不太想這些內容進入我的文章內...但說真的:

對於教育政策議題,個人覺得茲事體大,這不只純粹從一個簡單的入學政策而已,

因為我們在工作上,真的看到過去這幾年從教育部所培育出來的人才...真的跟我們

企業公司所需的人才,真的越離越遠了...姑且不論台灣公司如何血汗,但畢竟人才

在工作上的基本態度與觀念,真的不禁令人憂心。

昨天在電視媒體上聽到李教授提到那個德國儀器設備的例子,我非常同意。

別的行業不說,在高科技或工業產業中,要的真的是基礎理論的扎實。

不從考試去鑑別學習效果,您如何真正的舉才?!那我們中國自古所謂科舉所謂為何?!

那今日國家政府的公務人員考試又為何?!...考試當然不是一個最佳方法,對於中國人

難道您還有更好的方法嗎?!今天您的小孩若真的有心唸書,我們能提供怎樣的讀書環境?!

難道一個自由自在的學習環境真的是您要為您小孩所準備的嗎?您可以花百分之百的時間

督促您的小孩,但您能保證您小孩上學後,班上每一位同學的家長都跟您一樣的嗎?!

那如果沒辦法做到,那您覺得您的小孩真的有像成熟大人一樣淡定心智可以整天應付

這些同學嗎?...嚴師出高徒...易子而教等等,我們的老祖宗在教育政策上真的累積出許多

智慧,我們真的不需要跟國外同步,因為我們沒有國外那一種資源豐富,社會國家環境

提供優異的就業市場機會。...

---

今日我僅以部落格小小的一個角落:真的呼籲一下大家真正的去重視這個問題,

這不牽涉到您自己而已,也不是您的小孩而已,而是您的小孩未來將要面臨的社會國家

環境問題。教育是百年大計,真的要政府的教育單位真正的重視這個問題:

---

「捍衛教育選擇權、尊重地方自治權、反對孩子當白老鼠」連署活動(https://sites.google.com/site/12petition

--------------------------

這就是跟我願意把一些經驗好好傳承下去,也是希望大家為我們的下一代留一個機會吧!

----

李家同批12年國教 「當志工」歪風

2012年06月18日

 

【陳威廷╱台北報導】一群關心十二年國教的大學教授、家長,發起網路連署,至昨已獲六千七百人響應,連署人呼籲政府重視十二年國教規劃問題,不要讓孩子當白老鼠。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昨也說,憂心十二年國教造成學生搶當志工的歪風,更直言國中基測不能廢且一年要考二次。


已逾六千人連署

「捍衛教育選擇權、尊重地方自治權、反對孩子當白老鼠」連署活動(https://sites.google.com/site/12petition),已有包括三百多名大學教授在內、共六千七百多人響應,昨部分學者與家長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進行抗議活動。連署人之一、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王立昇表示,現行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有許多問題,造成家長與學生不安,尤其反對立委的「十二年國教推動條例」把免試比率入法,將讓政策失去彈性。

盼維持現行學測

昨出席活動的李家同指出,現行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鼓勵學生當志工,造成學生為升學搶當志工,是對志工的侮辱。他直言,希望維持現行基本學力測驗,且一年考兩次,學生才不會有壓力。
教育部中教司司長張明文回應,志工服務是培養學生群育的重要方式,會廣納各方意見、訂出明確做法。

----

2012/06/16
【聯合報╱記者劉明岩、吳淑君、喻文玟/連線報導】

 
----
2012/06/17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引用一篇電子老前輩的文章

我原本是要用 Yahoo 的引用功能,卻不知為何不行了,只好整個貼過來,

也順便把原來文章格式重新分行段落一下,讓大家比較容易看清楚一點。

---

這雖然已經是兩年多前的文章了,不過也是目前許多電子業的許多情形,

但我想老前輩也不用太激動...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種因產業生態改變而造就了許多

電子工程師們的心態問題。

我想真的有許多電子業的工程師們,或許真的不是那麼想搞清楚這些原理或技術的東西。

因為畢竟現在園區電子高科技公司的待遇還是比外面一般行業好,所以,能找這樣子一份

工作保本,或許就是他們現階段的最大的滿足了。至於,要從工作中學到什麼?!

或學到這些之後,以後要做什麼?或許真的沒有去想這麼多了。

前兩天跟一位前大公司離開N+5 年的朋友在園區三期金山一帶吃晚餐時,

他也不禁感慨的說:"大公司人家是找一流的人才,做很專注的工作;但小公司呢?!

沒辦法,也只能找二流的人才卻是什麼事情都要做?---平均來說:肯定做得不比大公司

好到哪裡。但不管如何?!當他們做到四十幾歲時呢?多多少少都會碰到瓶頸?!

然後呢?!我們這一代的~到了這個年紀都會有這一種感覺了,那下一代的工程師呢?"

(我心裡還在嘀咕說:靠~您還算好的,算有撈到的~您當然悠哉這麼說!)

我就跟他說:沒辦法~台灣電子產業讓太多年輕人投入這一行了,那您看這餐廳裡這些

年輕人呢 ? 有多少是在電子業的?!

他環顧四周一下,脫口而出:"靠~這些根本100% 都是啊!" .....

唉~因為大家都在胸前掛著一張狗牌識別證啊~唯恐人家不知似的。

------------------------

回頭我們再來看老前輩所說的事,老前輩之前是服務與某Local 品牌電子廠退休的。

但這家公司現在也不怎麼樣了。為什麼?!因為現在有許多電子產品都被規格限制,也被

許多上游所謂解決方案所限制...您看以前他們那時候,還可以用類比回路,用OP Amp ,

用邏輯電路等等,去發揮電子苦幹實幹的精神,把許多系統整合上的東西慢慢的用藝術

調到完美...當然要求的就是每個工程師的深厚的功力。

但現在呢?!就算最複雜的移動多媒體功能,也是數位化,用的是別人定好的規格,

大公司呢?當然就是用一流的人才,抱著原文規格書猛K,然後很專注把這個東西整合

成一個標準方案。 ---- 對這位一流的人才,也不用懂太多原理,只要照規格作就好...

運氣好就可以撈一筆,早早可以四十歲退休,若沒有?!不好意思...他也是跟老前輩說的:

他也真的從產品中也沒學到什麼?!或學到了,能怎樣?!自己跳出來Cost Down

再做一次?!...行嗎?!...出來就是小公司,答案又回到也只能找二流的人才卻是

什麼事情都要做,也行嗎?!

所以呢?!大家只好繼續在這樣子的環境裡和稀泥,LDS...只是真的現在沒像以前

那麼容易的撈得到錢了,要做的~也真的要有興趣,也真的要磨出一把好刀...有辦法

自己一兩個人,也真的能做到一流人才能做到的事...這樣子,或許還可以貼補家用,

安身立命的在人生道路上一路往下走。--- 最後就用我那位朋友講的一句話:

"Chamber!您放心好了,在您我有生之年,一定可以看到光碟機從人類日常生活中消失的!"

那您就知道人家是從哪裡撈到他人生的那一桶金,您還有機會嗎?

---

 

這一群號稱電子設計工程師的敗類

 

分類:電子老師傅經驗談

2009/12/14 14:23

老翁又要罵人了,不是年紀大脾氣變壞,沒辦法就是這些晚輩

不罵不成器,因為現在我輔導的工廠就是這麼回事。

但是我相信你們正在打混的設計公司,或是某某大公司的生產工廠,

甚至你自己也不幸是屬於這個圈內,那就乖乖承受吧。

好像很狠,是不是?看了再說,如果你認同,懺悔一下吧,

設計無邊回頭是岸。阿彌陀佛。

 

老闆要求你開發某些產品,容易得很,找個專門搞方案的設計公司,

滿街都是也就是所謂的Design House,給點小錢它會幫你把電路板也就是

所謂板卡整個弄好,然後你把它裝在塑膠外殼內,檢查一下基本功能動作,

嗯,馬馬虎虎可以動作了,就這樣把樣品機丟給國外客戶。

幾天後,再把客戶檢驗後的一堆問題如數轉給設計公司主辦人員,

再等候驗收他們的改善成果。就這麼來來回回一陣子,

僥倖讓客戶承認且下訂後就可以安排生產,後續的工作就是把生產中

無法修理的不良品退還給設計公司人員修理。多麼輕鬆快樂的

設計工程師啊。問題是他學到了什麼?Nothing

 

很好笑的是,我問過這種主辦級的設計工程師,

有沒有把電路圖的電路功能搞懂?沒有。

有沒有上網查一下電路上所有電氣主動元件的規格?沒有。

有沒有繪製電路的功能方塊圖及供電路徑圖?沒有。

有沒有測量各主動元件的電壓及波形,沒有。

有沒有制定電測規格及進行儀錶測試?沒有。

那請問一下,關於這個產品究竟你學到了什麼?

搞不好,生產單位的修理員與品管單位的檢驗人員對於產品的瞭解,

比你更為透徹。悲哀啊,尤其到了最後一項,好像至今我看不到有

幾位設計工程師能夠自己制定完整的電氣測試規格,甚至多數工程師

不僅看不懂測試規格的專案意義,連如何去使用公司現有昂貴的

信號儀錶,去執行全機種電氣規格測試都有問題。

 

不服氣的話,就把我前面所提到的部分,請確實反省一下,

如果你身為高級電路設計工程師,究竟會不會慚愧。

關於前面的方塊圖,元件規格,電壓,波形部分,在我老翁別的文章

內已經罵過一次了,也得到了部分認同。我現在要強調的是關於

電氣規格及儀錶電測部分。在後續的文章我會告訴大家,

如何制定規格專案及如何利用儀器去進行相關的產品測試。

現在要先說明測試的意義,及如何去運用這些得來的資料。

 

針對產品而言,客戶及消費者的要求只是可接受的動作功能。

但是到達功能可接受性的最低界限,就是我們要制定的最低產品規格,

而往往這種下限標準已經無法以主觀的感官功能接受性去作好壞界定,

必須依靠以儀錶的測試資料作為共通的評定方法。

另外,由於電路元件的規格偏差,也會影響到操作功能的水準下降,

只能依靠測試資料去掌控規格的變化。

也就是說,在規格範圍內的變化都是被容許的,但是超越規格範圍就

必須依照其嚴重程度判定。因此,電氣測試規格就代表了產品的水準,

及其品質管制標準。

 

今晚酒喝多了,亂罵一通,睡覺去也,等候下次的文章吧。醉過罪過。

老翁又要罵人了,不是年紀大脾氣變壞,沒辦法就是這些晚輩

不罵不成器,因為現在我輔導的工廠就是這麼回事。

但是我相信你們正在打混的設計公司,或是某某大公司的生產工廠,

甚至你自己也不幸是屬於這個圈內,那就乖乖承受吧。

好像很狠,是不是?看了再說,如果你認同,懺悔一下吧,

設計無邊回頭是岸。阿彌陀佛。

 

老闆要求你開發某些產品,容易得很,找個專門搞方案的設計公司,

滿街都是也就是所謂的Design House,給點小錢它會幫你把電路板也就是

所謂板卡整個弄好,然後你把它裝在塑膠外殼內,檢查一下基本功能動作,

嗯,馬馬虎虎可以動作了,就這樣把樣品機丟給國外客戶。

幾天後,再把客戶檢驗後的一堆問題如數轉給設計公司主辦人員,

再等候驗收他們的改善成果。就這麼來來回回一陣子,

僥倖讓客戶承認且下訂後就可以安排生產,後續的工作就是把生產中

無法修理的不良品退還給設計公司人員修理。多麼輕鬆快樂的

設計工程師啊。問題是他學到了什麼?Nothing

 

很好笑的是,我問過這種主辦級的設計工程師,

有沒有把電路圖的電路功能搞懂?沒有。

有沒有上網查一下電路上所有電氣主動元件的規格?沒有。

有沒有繪製電路的功能方塊圖及供電路徑圖?沒有。

有沒有測量各主動元件的電壓及波形,沒有。

有沒有制定電測規格及進行儀錶測試?沒有。

那請問一下,關於這個產品究竟你學到了什麼?

搞不好,生產單位的修理員與品管單位的檢驗人員對於產品的瞭解,

比你更為透徹。悲哀啊,尤其到了最後一項,好像至今我看不到有

幾位設計工程師能夠自己制定完整的電氣測試規格,甚至多數工程師

不僅看不懂測試規格的專案意義,連如何去使用公司現有昂貴的

信號儀錶,去執行全機種電氣規格測試都有問題。

 

不服氣的話,就把我前面所提到的部分,請確實反省一下,

如果你身為高級電路設計工程師,究竟會不會慚愧。

關於前面的方塊圖,元件規格,電壓,波形部分,在我老翁別的文章

內已經罵過一次了,也得到了部分認同。我現在要強調的是關於

電氣規格及儀錶電測部分。在後續的文章我會告訴大家,

如何制定規格專案及如何利用儀器去進行相關的產品測試。

現在要先說明測試的意義,及如何去運用這些得來的資料。

 

針對產品而言,客戶及消費者的要求只是可接受的動作功能。

但是到達功能可接受性的最低界限,就是我們要制定的最低產品規格,

而往往這種下限標準已經無法以主觀的感官功能接受性去作好壞界定,

必須依靠以儀錶的測試資料作為共通的評定方法。

另外,由於電路元件的規格偏差,也會影響到操作功能的水準下降,

只能依靠測試資料去掌控規格的變化。

也就是說,在規格範圍內的變化都是被容許的,但是超越規格範圍就

必須依照其嚴重程度判定。因此,電氣測試規格就代表了產品的水準,

及其品質管制標準。

 

今晚酒喝多了,亂罵一通,睡覺去也,等候下次的文章吧。醉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