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高階主管不好幹?!

我記得以前我剛進入園區工作時,一開始是在一家小公司裡,公司約十個人。

但是公司內的創始員工都是來自於園區大公司,有些甚至他們離開大公司時,

他們曾經待過的部門經理主管還只是目前是這個領域裡龍頭教父...

人家幹經理的現在已經是貴為股王公司董事長了。

那時因為我都未曾待過那麼大的公司,甚至也都還沒嘗過什麼員工股票分紅這檔子事。

所以我就一直很納悶的想:為什麼他們這些人,好好的大公司不待?還要跑出來辛苦

搞東搞西的呢?!大樹底下不是好乘涼嗎?!更何況只是搞技術而已嘛!有必要

得這樣子辛苦的重頭開始嗎?!那時候也算是菜鳥,所以也不知怎麼原因?

老鳥有時偶爾會簡單的回答一句:以後您就會懂了啦。

有一天我自己也終於有機會到大公司服務了,也有機會升遷幹主管了。

慢慢的我也可以體會到這箇中的道理了,因為大公司大,產品線多...資源有時會有限,

甚至大公司的營運考量不會只從很簡單的 1+1 =2 的道理來推理。

簡單來說:以我們搞技術的人來看,明明我們為了我們手上的計畫或產品會

無怨無悔的付出與整天熬夜賣肝...但是公司也不一定體會得到,甚至有時您都會懷疑

公司對於您部門或產品線不是很重視的樣子?!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您明明都已經

忙不過來了,公司還是不願意再投資源?您甚至會幫公司算說:明明就那麼一點點

資源而已,為什麼公司還那麼吝嗇呢?一開始的溝通?陳情...甚至最後激烈闡述。

結果都是一樣的。...這時候您怎麼辦?!默默承受?!但您明明手下又帶了一個部門,

您又如何跟部門人員解釋呢?!您又不能學宅男工程師,整天矇著頭當縮頭烏龜,

人家部門員工要如何看待您這位主管呢?!在這樣子的部門裡工作時,員工怎麼會

看到未來呢?...就算您的上級主管很看重您的專才,但是呢?!您如何自處呢?

---

換個角度想:既然您的部門或產品線有如此的發展困境,您怎麼辦?!研發嘛!

就是需要長期的資源投入,沒有資源投入,是很難拿出成績的,

不要說:領薪水這檔子的事。就算是小員工也是希望從產品開發與研究議題可以看到

屬於自己未來的美景,要不然...您天天只是寫程式,搞硬體...難道只是為了一份薪水?

最可憐的是:就算公司賺錢,您的部門或產品線不好,一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的!

---- 結果就是:以後您就會懂了啦。

-------------------------------------------------------

好了~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也慢慢懂得這些除了技術以外的東西,而您的工作資歷

也足以可以開創新局了,所以或許有人會找您另起爐灶,讓您也有機會嘗一嘗

當個創始員工的機會。但是當您越來越老鳥時,有些事情演變的趨勢也都不用等到

事情發生的那一天時,您才會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就是我常講:已經練就一身

"預知死亡紀事"的好本領了。因為您也開始懂得對老闆察言觀色了,許多事情您是

跟老闆一樣,心中也有一個算盤,您也會,甚至比老闆還會算...您就會更懂得

應對進退的大道理了。--- 人家不是有一句名言嗎: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

等您職場歷練久了,機會自然不少,但是長智慧的機會卻不一定很多。

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些報章雜誌所寫的內容了。

----

好的工作不一定好找,但要找個支持您的好主管更不容易...有個支持您的好主管,

也不一定可以永保您一生幸福美滿,因為您的主管上面可能還有個老闆,

因為有可能有一天連支持您的主管也不一定承受得了他的老闆,也有可能比您還早陣亡。

道理很簡單,當您位置爬的越高,您所要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就算您是幹總經理的,

也沒有人說得準說:您可以幹幾年?因為哪天董事會不爽...拿不出績效,您也是一樣

要捲鋪蓋走人的。尤其是以目前業界競爭這麼激烈,...機會當然很多,但是

還是老話一句:您到底有沒有已經長智慧了沒?!.........

=--------------------

粥少僧多 七成台幹「回不去

  • 2012-11-27 01:15 
  • 中國時報 
  • 洪凱音/台北報導

 政府大力祭出優惠,鼓勵台商回流,希望再創國內經濟高峰;不過,當年跟隨台商赴大陸開疆闢土的台幹,卻得在這波回流熱潮中「另覓」良緣。一○四人力銀行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除非是老臣或不可取代,否則,七成台商回流不會給台幹留位子,更簡單來說,多數台幹已「回不去了」,因為台灣沒有他們的發揮舞台。

 晉麗明分析,台灣中、高階供過於求,少了外派職務加給,薪資當然較台幹便宜,除非願意薪資「降級」,否則,台幹一旦決定赴大陸發展,就沒有後路,這波浪潮中,只能「往前衝」,投靠陸企、外商或其他台商。一一一一人力銀行高階獵頭部協理林一芬表示,台灣公司規模相對小,主管一旦外派到大陸,在台新生代可立刻遞補,在回流過程,就沒有這麼多職缺給台幹。

 晉麗明表示,過去高科技業出手大方,獵才部門的營收七成來自幫科技業網羅中高階人才,其他三成營收來自服務業、傳產業或製造業等;受大陸內需與服務業發展影響,今年大陸對服務業求才若渴的程度超乎想像,幾乎快與科技業相互抗衡。

 晉麗明強調,近年來台灣咖啡、茶飲、通訊、賣場等連鎖商店赴大陸發展已站穩腳步,現在對跨省開拓連鎖分店非常殷切,有通路拓展與管理能力的主管不僅台商搶翻天,陸企也加入搶人行列,挖角行情(年薪)已高達新台幣五百萬,相當台灣薪資的兩倍。

----

設計奇才艾夫 蘋果最重要員工


圖/經濟日報提供

1997年的9月,有位30歲的設計師本來打算辭去蘋果公司的工作,但他不知何故留了下來,還安度了最近這波大規模高層改組,成為蘋果最重要的員工。他是蘋果設計長艾夫(Jonathan Ive),在蘋果大家叫他強尼(Jony)。

1997年的蘋果迷失方向,高層忙著提高獲利,而非創新產品,這個邏輯在當時很合理,因為蘋果正處於破產邊緣。但當時艾夫有等待的理由,因為蘋果剛以4億美元買下NeXT Software,把出走的共同創辦人賈伯斯找回來。

賈伯斯當時雖然還不是執行長,卻很快改變了公司文化,他告訴員工,蘋果應該專心打造絕佳產品,不是賺錢。這番話打消艾夫的辭意。

蘋果從谷底翻身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是美國企業史上最令人難忘的一頁歷史,而當時決定留下來的艾夫功不可沒。現任執行長庫克日前宣布,領導硬體設計的艾夫,將兼任軟體設計(蘋果稱為「人機介面」),代表艾夫在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科技公司裡軟硬體大權一把抓,將引領所有重要的產品決策。

在蘋果,庫克是最有權力的員工,艾夫是最重要的員工,所有主要產品決策今後將由艾夫主導。

賈伯斯辭世後,所有人好奇誰能補上遺缺,過去12個月這個任務由「一群主管」共同承擔,如今無疑落到艾夫一個人身上。

賈伯斯曾對為他撰寫自傳的艾薩克森(Walter Issacson)說:「若說我在蘋果有個精神夥伴,那人會是強尼。」

賈伯斯和艾夫在工作上密切合作,同事甚至將兩人名字並稱「Jives」,兩人常在公司園區或員工餐廳討論事情。

賈伯斯妻子羅琳(Laurene Powell)對艾薩克森說:「強尼有特別的地位,他會來我們家作客,2家人變得親近,賈伯斯生命中很多人可以代替,但不會是強尼。」

兩人在賈伯斯回鍋蘋果後建立起深厚情誼,賈伯斯巡視內部的設計實驗室時,發現艾夫的作品。

賈伯斯原本想從公司外挖角人才以振興蘋果,看到艾夫的作品後改變心意,兩人也確實創造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電腦設計。

當時對蘋果心灰意冷的艾夫說:「我們討論外觀和材料,我們擁有相同的頻率,霎時我明白為何自己熱愛這家公司。」

艾夫和賈伯斯第1個主要作品,是一體成形、有多種色彩的麥金塔電腦(iMac),此後合作愈來愈密切。在電腦造型一成不變的年代,有著透明亮彩曲線外型的iMac很快吸引眾人目光。如果在舊時代的蘋果,艾夫的意見絕對不會被採納,因為流線的設計會提高成本。

艾夫運用在iMac的巧思凸顯他的個性和設計哲學─希望科技與人更親近。他某次受訪時說:「我上大學時很不會使用電腦,一度以為自己對科技一竅不通,這個打擊很大,因為我得靠電腦才能完成很多設計。」後來他發現麥金塔電腦,找到與設計師相通的電腦。

雖然近期上市的iPad mini被嫌價格太貴(329美元起跳),艾夫強調iPad mini功能絲毫不比iPad遜色,他說:「iPad mini是濃縮,可不是縮減。」

或許是預見蘋果權力交接的震盪,賈伯斯生前曾說:「除了我,艾夫的權力比誰都大。沒人能告訴他該做什麼、不做什麼,這是我建立的模式。」這段話或許解釋了艾夫為何擊敗曾領導iOS的霍斯托(Scott Forstall)。

傳言說霍斯托在賈伯斯病假期間快速崛起,據說他想當執行長,有意挑戰庫克。相較之下,艾夫有商業概念,但他只想當蘋果產品一哥。如今艾夫不但如願,而且是繼賈伯斯之後、唯一肩負軟硬體權責的人。(綜合外電)

【2012/11/19 經濟日報


---

微軟Windows總裁 閃電離職
微軟公司12日宣布,Windows部門總裁辛諾夫斯基(Steven Sinofsky)離職,由Windows專案管理副總裁拉爾森格林(Julie Larson-Green)負責所有Windows相關軟、硬體業務,新人事調整立即生效。

微軟未公布辛諾夫斯基離職原因,但消息人士透露,他與執行長鮑默爾和其他主管處不來。消息人士表示,Windows 8作業系統才剛推出,鮑默爾就設立新團隊,著手準備新一代Windows。

鮑默爾正藉推出新產品與調整管理團隊,因應來自蘋果與其他行動裝置大廠的搶市壓力。

太平洋尖峰證券公司分析師巴尼可說:「這是令人震驚的消息。和許多人一樣,我以為辛諾夫斯基將成為鮑默爾的接班人選。」

鮑默爾12日在員工備忘錄中僅淡淡地表示:「辛諾夫斯基已決定離開公司。」他隨後另發布聲明,感謝辛諾夫斯基對微軟的貢獻,指出公司需進一步整合一系列產品,「整合產品並加快研發周期是很迫切的」。

消息人士指出,辛諾夫斯基此刻離職,與剛上市產品(Windows 8或微軟平板電腦Surface)的品質或市場接受度都無關。

47歲的辛諾夫斯基在微軟任職長達23年,1989年加入微軟,多數時間專注於Office系列產品,2006年轉調Windows 部門。在市場對Vista作業系統接受度不佳時期,辛諾夫斯基穩住該部門。

辛諾夫斯基曾被視為鮑默爾接班人選,但近來未能力挽狂瀾,遏止個人電腦(PC)客戶流失、轉向iPad製造商蘋果等競爭對手,以致Windows部門過去8季中有6季營收低於分析師預估。

接手辛諾夫斯基工作的拉爾森格林1993年加入微軟,當年與辛諾夫斯基一起從Office部門轉調,如今是微軟位階最高的女性主管之一,更帶領團隊大刀闊斧讓Windows 8設計改頭換面。

拉爾森格林擁有西雅圖大學軟體工程碩士與西華盛頓大學商業管理學士學位,且以合作能力及凝聚團隊合作的能力著稱。

【2012/11/14 經濟日報】

------------------------

微軟Win 8之父閃辭 品牌電腦廠震驚

專家憂重演Vista失敗 「跨界做硬體製造許多敵人」

2012年11月14日 

 

王郁倫、陳智偉╱綜合報導】Windows 8上市不到3周,負責開發、有Win 8之父之稱的微軟(Microsoft)Windows事業部總裁西諾夫斯基(Steven Sinofsky)周一閃電辭職,為Win 8及Surface平板電腦前景平添陰霾,品牌電腦業者則高度震驚,密切關注於微軟硬體策略變化。

微軟Windows部門負責人西諾夫斯基昨突宣布去職,並即日起生效,品牌業者高度震驚,主要在於品牌業者包括聯想、三星、宏碁(2353)、華碩(2357)等業者都齊心力拱Win 8(Windows 8)上市,期望Win 8觸控特色能與平板抗衡,微軟也號稱砸15億美元(約435億元台幣)替Win 8大打行銷戰。 

凸顯Win 8買氣不佳

但如今Win 8上市時間還短,此時操盤大將去職,品牌業者憂心凸顯Win 8買氣不佳事實,微軟後續要如何力挽消費者信心添變數。
電腦品牌業者分析,操盤人去職,Win 8上市後銷售不佳應是導火線,但陣前換將無疑讓Win 8未來前景打上很大問號,由於西諾夫斯基主導下,微軟仿造蘋果模式進行垂直整合,切入硬體開發Surface平板,後續更傳言有Surface電話及Ultrabook,現在西諾夫斯基下台,是否在硬體策略上出現變數值得密切注意。
宏碁(2353)董事長王振堂日前猛烈抨擊微軟Surface RT策略,但顯然現在RT平板電腦銷售不盡理想,業者預期,若2013年初Surface銷售仍不佳,可能讓該硬體策略就此結束,若銷售轉旺則微軟將會積極進攻。
市調機構IDC(國際數據資訊)分析師Bob O’Donnell表示,對企業用戶而言,Win 8簡直是「Vista翻版」(編按:Vista是微軟過去推出最失敗的作業系統),他表示,執行長鮑默(Steve Ballmer)曾透露,微軟計劃推出的Surface還會有其他硬體,不排除是Surface Ultrabook或手機,現在西諾夫斯基下台,或許品牌電腦廠商會慶幸,但Bob O’Donnell不認為微軟策略會因此改變。
不過,Bob O’Donnell也認為,微軟各部門橫向溝通不佳,跨界做硬體成為許多人的敵人。 

微軟部門橫向溝通差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西諾夫斯基在微軟23年歷任要職,由Office部門管到Windows部門,是催生Win 7、Win 8的靈魂人物,被視為最有機會取代鮑默接任執行長的高階主管。
不過,外傳個性極端,雖然總能完成複雜的軟體開發計劃,如期推出產品,但用人小圈圈,難以和其他部門主管及協力廠合作,人和問題阻礙他更上層樓。
西諾夫斯基遺缺由他2位女子弟兵接手,拉森葛琳(Julie Larson-Green)將負責Windows軟、硬體等研發工作,芮勒(Tami Reller)則掌行銷、財務等業務。 

【西諾夫斯基小檔案】

年齡:47歲(1965年生)
學歷:麻州大學資訊工程碩士康乃爾大學畢業
薪酬:2012年約858萬美元(約2.5億元台幣)
經歷:
◎微軟Windows事業部總裁、資深副總裁
◎微軟Office事業部資深副總裁、副總裁產品開發事蹟
◎負責Windows 7、8
◎主導Windows Live、IE 8
◎負責Office 2000、XP、2003、2007
◎參與Office 95、97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2 則留言:

  1. 看了十數篇,多數為文憂國憂民,若能開立新分類,挖掘些「準台灣之光」,激勵一下年輕人。
    雖然「商業週刊」也常報導內行人才知曉的「偽光芒」,若輔以你的見解應該會有正面催化作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
      千金難買早知道...我說過了:在商場上只有錦上添花,是很難有
      雪中送炭的啦。所以,真的要去發掘「準台灣之光」 真的蠻難的!
      那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把自己的經驗與一些簡單的見解提出讓
      年輕一輩的工程師們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至於,要激勵年輕人?!說真的~許多過程都是需要每個人真的
      用心去體會,否則,就算報章雜誌如何正向報導或許多網路勵志小品
      可以感動人心...但真正會付出行動的...還是少之又少的啦。
      ------
      至於那些「商業週刊」...當然冠上「商業」兩字,那當然還是擺脫不了
      「商業」色彩吧。還是老話一句:這些報導都只會錦上添花,不會有
      雪中送炭報導的啦。您有在這些報章雜誌裡看過哪一篇正在努力
      求生存需要人家拉一把的故事嗎?!嘛都是快上市櫃了,幫忙炒作新聞的
      ...所以下回或未來有機會若有類似的報章雜誌要來採訪我,
      我大概都會一概拒絕的。因為只要冠上「商業」那鐵定是很「商業」的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