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科技業在台灣真的來得快,去得也快

觸控技術算是我離開園區之後,興起的一門科技技術行業。

當然台灣科技業會做的,還是主要幾個重要技術產品:上游的IC 及最下游的

組裝代工,至於那些什麼材料啊或是其他真的終端產品技術啊...幾乎都沒有。

您看這一個行業從開始做到現在幾乎到了末代夕陽的感覺,真的有點令人欷噓。

當然,我們也相信這個東西是取代原來傳統鍵盤滑鼠的...


當然也會像鍵盤滑鼠一樣,需求不會消失,只是擔心的是越成熟的產品或技術,

搞到最後就像印象中傳統產業一樣,拼產能或生產成本而已。

這幾年幾乎在科技業裡,這樣子的例子越來越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

還是如何消化過去所累積的技術人才吧。

因為每當一個產業公司或產品沒落之後,如果這些原本的科技技術人員沒有好的

出路安排的話,他們只會到處找類似的科技業繼續窩而已...

搞到最後就像一群無時盤飛在空中的禿鷹,只要見到地面的腐屍(新技術,新產品)

就隨時蜂擁而上。

上週我一位大學同學從德國回來探親兼度假旅遊,他去德國是拿電機工程博士,

之後就一直留在德國從事電機產品開發工作,在德國工作期間也曾經跟韓國人

合作過計畫,他說他看到了韓國...人家許多企業都非常重視員工的海外培訓

以及國際視野的拓展。人家不只是在電子或軟體科技產業發展而已,

人家還有造船,汽車等許多其他工業的均衡發展...我同學說:

台灣在產業發展太過於集中與偏頗某些的特殊產業(我知道他講的就是我們

園區的科技產業),如果他現在回台灣可能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然也無法

貢獻他在德國的一些企業或產品開發的工作經驗,他講了一句令我有點難過的話:

他說:如果他現在是韓國人的話,他一定毫不考慮的就會回國,投入所長之工作。

唉~

這件事就又讓我感嘆到我們台灣科技產業真的過於排擠到其他產業的許多資源,

就包括了像我同學這一種人才...同理的,我也相信應該也不會只是我同學

這樣一個人而已,這也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國家經濟產業發展要如何重視

人才問題。

或許吧~當我們擠了一大堆人在我們眼前這樣子的園區就業市場裡,

就如同高速公路塞車一樣,到底還要花多少時間來消化車流,甚至不要再有

車輛再擠進來...都是當務之急。

或許吧...沒有股票分紅或是低薪高工時賣肝等等負面印象都可以有效抒解

這個現象,但最重要積極的作法,還是要有效幫未來人才找到好的出路,

找到其他好的產業,好讓人才可以去不同產業均衡發展...

否則啊,就像現在這一種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科技產業之產品或廠商,

還是會週而復始的一直發生吧!


---
觀察站╱新技術 觸控唯一活路
觸控面板產業紅極一時,自去年開始,觸控業者營運明顯後繼無力,多家觸控面板廠交出單年虧損成績,如今,牧東(4950)正式出售蘇州子公司股權,正式退出觸控市場,成為全台灣第一家退出觸控市場的業者。觸控面板受到需求飽和、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恐將再踏上面板產業的老路,走在困境窘途,觸控面板廠要翻身,恐怕只剩研發新技術一途。
2007年iPhone問世後,觸控面板產業成為台股黑馬,洋華(3622)因此登上股王寶座,介面(3584)上市首年也交出好成績,F-TPK宸鴻(3673)更因為如此,2012年登上台股獲利王寶座。
只是,任何產業走到高峰之後,總要面對產業需求飽和的一天,觸控面板廠去年僅有宸鴻還能有大幅獲利,其餘觸控廠勝華(2384)、介面(3584)、洋華(3622)無一倖免,均繳出虧損成績。
隨著2013年即將過完,截至今天,勝華、介面前三季仍各自交出每股虧損3.16元、1.61元的成績,洋華尚未公布第三季財報,不過,上半年每股也虧損0.15元。其中,勝華決定自本季開始,台灣環中廠、大陸東莞廠兩條舊生產線停工,每個月可節省至少1.5億元的廠務固定成本,這也是繼宸鴻(3673)旗下達鴻(8056)本月初宣布新竹廠停產以來,第二家宣布關閉產線的業者。
觸控面板廠陸續關廠、減產,究竟何時能夠達到產業供需平衡,仍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新技術若是能夠開發成功、良率也夠高,就有獲利的機會。
介面上周五舉行了新技術金屬網格(metal mesh)發表會,董事長葉裕洲表示,傳統ITO薄膜(氧化銦錫)成本較高,加上材料主要供應來源來自日本,受限較多,不過,介面自主新開發的金屬網格技術表面電阻值較低,加上尺寸供應可從2吋生產至32吋,已獲得不少客戶青睞,目前已經有10家客戶導入設計,最快12月份就可以量產。
很顯然地,雖然市場飽和,但是,成本較低的新技術一推出市場,仍有機會獲得品牌客戶青睞,新技術雖然受到關注,但接下來,良率、產能利用率能否拉升,才是後續能順利生存的唯一關鍵。
【2013/11/11 聯合晚報】

18 則留言:

  1. 台灣人材的出海口 - 大陸
    國家花納稅人養出來的人材,沒有舞台,只好讓別的國家輕易使用.

    就好像台灣的健保,台灣電子業早晚破產!
    美國是世界一流強國, 外國人在美國境內身染疾病or意外是要花大錢才有辦法解決的.
    而我们的政府確是要全體納稅人分攤.

    回覆刪除
  2. 在3D列印時代的來臨,代工行業與依靠拼產能cost down的公司很快會被淘汰,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不論是哪一個國家都會有大量的失業人口,因為以後的購物流程是想買鞋子->上網下載->列印,想買新衣服->上網下載->列印,想買手機->上網下載->列印,想買電腦->上網下載->列印,想買汽車->上網下載->列印......

    回覆刪除
    回覆
    1. 某種程度您也不用對3D 列印抱著太大的期望,尤其如果還要給我們老中做的話!
      因為如果還是抱著Cost Down ...不管您要搞什麼新產品,新技術等,
      最後還是又是落入一樣的困境。
      這一點我有跟國內許多上市櫃公司的CEO 聊過,難道他們沒有留意到這個東西嗎?
      但他們自己有評估過:3D 列印的精度到做到怎樣?才能找到市場定位與其真正價值?
      否則,最後還不是一大堆人隨便搞搞,然後到處亂報價,
      然後呢?!您是要賣設備呢?還是要買設備搞產品?...
      真正要把一個產品或產業搞大,不是單純拿幾個公仔印一印,成型就想賺大錢?
      說真的啦...如果是一個好產品或熱銷產品,現在開模的成本其實都已經不是重點了啦!
      ---
      小心一點,也不要再來一次:來得快,去得也很快!

      刪除
  3. "來得快,去得也快" 簡短,明確

    沒有根的產業, 會是如此
    很認同板主常說的基礎建設, 這就是根啊

    德國也有科技,但他們就是有根, 所以是開枝散葉, 不會來的快, 去也快的曇花一現
    我們大部份的電子產品都是像寄生植物一樣, 是依附

    3D列印, 我想他的根應該是材料科學, 但我們確著重在easy money模式的機器本身
    並不是說機器本身沒有know-how, 而是相比較下來, 那個進入門檻高, 墨水的獲利好像都是獨門技術.

    蛋塔, 怎一到台灣就泡沬
    不過牛肉麵倒是開枝散葉, 變化出不同口味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灣廠商當初大家一窩蜂去大陸時,並不是開枝散葉,而往往就是各自為政。

      甚至還是自己打自己人,好笑的是:大家都沒有很深的根基。

      到目前為止還是如此,只是以前是傳統產業,到現在是:高科技電子產業。

      基本上本質都沒變。做久了當然都成了泡沫...反正到最後也沒人會理您們。

      所以我們現在當然就會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

      ----
      3D 列印技術還是得從各方面考量,而不要只想到:喔~台灣有很好的高科技人才

      (其實大部分還是在搞電子寫程式啦...)然後只想作我們自己所擅長的這一部份而已,

      那到最後還是沒有根的產業啦!

      刪除
  4. 我們台灣要做3D列印機也看不到未來,因為這個新東西才剛開始發展,我們的技術水準並沒有高過大陸,要跟大陸拼量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依據影印技術的發展,有了影印機後就有了掃描器,所以應該要想辦法開始研發3D掃描器,

    而且3D列印的獲利方式並不是來自於列印機本身,而是如何利用3D列印機發揮創意,3D列印機就像是一台智慧型手機,google並不需要靠販賣android作業系統來賺錢,真正能賺錢的是您如何利用智慧型手機創造出受到大眾歡迎的App,這才是3D列印受人關注的地方,因為3D列印的想像空間太大了,不只是能印出一把手槍,要印出另一棟一模一樣1:1的台北101也不是問題,您能想像未來的建築設計師只需要畫好藍圖(或是先用3D掃描器台北101做數位化),之後完全不需要一名建築工人就能把台北101建造完成嗎XD

    回覆刪除
  5. 大廈建築,已經有預鑄工法了不是?XD

    回覆刪除
  6. 我不認為3D列印的根在材料科學,我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很有機會能看到一種終極3D列印機,這種終極3D列印機超越了材料科學,而且他只需要3個墨水夾,這三個墨水夾中分別裝著 質子/中子/電子 這三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您所能想像得到的任何物質/結構/元素週期表中的東西他都能夠列印出來,甚至要印出一顆你想多大就有多大的鑽石都不成問題XD

    回覆刪除
  7. 我沒有否認過 3D 列印技術的未來性。

    但當我們決定要投入3D 列印技術時,我們到底是全面展開呢?還是只是想作我們

    自己會做的(搞硬體?搞電子控制?或代工組裝?),或認為可以賺錢的部分而已?

    當您一頭熱或一窩蜂的投入這一產品時,您有沒有想過最後您想做到什麼程度?

    至於您所說的"電子/中子/電子...或是多大鑽石都不成問題..."...就可以看得出您真的

    把這個東西捧得太神奇了啦!

    幸好小弟我有讀過礦物學(很難的3學分)及一點點材料學。在人類實驗室裡應該是做不出鑽石的啦!

    物質有三相,不管他屬於哪一類...差別就在於他成形的基本條件:泥巴,石墨與鑽石基本上

    他的組成都是C (碳)!但您要碳能夠成形出鑽石的話:您應該是找不到那個容器吧!

    他成形條件的高壓高溫,應該只有地質板塊運動外加火山熔岩才有機會...

    所以鑽石才彌足珍貴與恆久!--- 我知道您是比喻的啦...但也不要太誇張了吧!

    至於那個質子/中子/電子這三種東西要讓您可以隨時看得到及保存...我們人類大概也死光了!

    因為這些東西的產生都會產生放射性物質(一大堆高能量射線)的啦。

    我們物理不是有教過近代物理嗎?還是現在大學聯考不考這個了?!...

    ----

    真的啦...或許您正在從事這方面領域的研究開發工作,也或許您對於這樣子的未來產品

    寄予無限的想像與期望。但是不是您還是以工程師的角度在看這件事?!

    人家國外炒這些技術時,或許人家是從募資或爭取更多研發經費來看這件事。

    但您想一想:我們國內現在整體的研發經費哪?政府現在還在為友X與群X兩大廠

    明年待還銀行千億貸款焦頭爛耳之際...您覺得有人真的會讓您有資金或經費搞這些?

    那如果只是拿個幾百萬或幾千萬讓您洗洗PCB 版,做幾塊控制電路版,寫寫一些人機介面...

    (就算可以讓您領個薪水幾年啦!)...那您覺得您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幫人家代工?或是只賣PCB 版卡?---- 依據我的經驗,這樣子的募資與籌資您覺得您可以拿到多少?

    您打算作多久可以讓投資者可以回收賺錢?....

    真的啦~...如果您真的可隨時印出一棵您想多大就有多大的鑽石時,

    您也不用這麼辛苦的寫程式、搞硬體版子,搞電子伺服控制了啦!

    您只要把鑽石能像拉屎一般的一陀一陀擠出來,我想應該就很多人會搶著跟您做生意。

    而且還是全世界知名貴族般的公司會來找您的,您還可拯救非洲血鑽石受難者!

    (根本不用您去切割或搞造型..世上一流的鑽石切割或鑽石設計師會拜倒您腳下的!)

    當然啊~您要第一個跟我說:我也不要再搞什麼USB 搞電子寫程式了,我不止傾家蕩產的

    拿錢投資你,我還可以幫您找更多資金,幫您開車捶背,看您要去金X豹,還是哪裡...

    讓您有皇帝般的待遇....我還可以動員群眾,成立鑽石黨,拱您出來當總統...

    因為您救了台灣經濟!夠爽了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毛河光,中央研究院第20屆院士,現任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高壓研究組的負責人。1963年他從台大地質系畢業、1968年取得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博士學位,隨即進入卡內基研究院從事高壓物理研究。
      2005年毛河光的研究團隊參加日本第10屆「國際新鑽石科技會議」,發表了一顆實驗室製造的10克拉CVD(化學氣相沈積法)人造鑽石,震驚國際。
      毛河光指出,人造鑽石其實不是什麼奇蹟,原理十分簡單,只要將沼氣(主要的成分為甲烷,牛糞中的細菌也可以製造甲烷)加熱到高溫,再想辦法讓碳沈澱下來即可。由於原料不用錢,只是耗費電力,因此有人稱此種人工鑽石為「沼氣鑽石」或「垃圾鑽石」。但這種人造鑽石體積小、品質也不佳,再加上曠日廢時,一克拉要長幾個月,製造起來不合成本效益。

      但是毛河光發表這個技術之後從此深居簡出也沒有再發表過鑽石相關論文、也沒有後續生產應用的公開消息,成為學術界一大謎團。]

      讓碳沈澱下來的技術與3D列印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以3D列印的方式製造鑽石並非無稽之談。

      但是他為什麼不蓋間工廠大量製造呢?
      因為這會破壞市場價格,我想他現在一定是在大量製造了,只是他只秘密賣給特定的鑽石商當做天然鑽石來賣給一般大眾,這有幾點考量,

      1.如果他自己出來賣,很可能會被現有鑽石商暗殺。
      2.會破壞市場價格,造成自己能賺的也不多,私下賣才可以賺更多。
      3.雖然非洲有人因為血鑽石而受難,但是有更多非洲人要靠挖鑽石過生活,鑽石一但大量人造,恐怕立即會有數十萬挖礦工人的家庭要餓死了。

      很多事情我們不要完全盡信書本,學校老師與書本上教的事情都是過去的知識技術,這世界還有很多未之的事情,我們台灣人都是經過聯考填鴨式教育生產出來的,我們的目標除了考試還是考試,而讓自己的思想被限制住了,從此失去了創新的能力,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刪除
    2.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show_issue.php?id=200699509108c.txt&cur_page=1&distype=text&table=1&h1=%E9%80%8F%E8%A6%96%E8%B2%A1%E7%B6%93&h2=%E7%94%A2%E6%A5%AD&search=&height=&type=&scope=&order=&keyword=&lstPage=&num=&year=2006&month=09
      ---
      我跟清大教授彭明輝老師約在這週五碰面。我這兩天就很用功的看他所寫
      "《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 一書。
      關於經濟與科技發展問題,彭教授引述了知名經濟學家凱因斯的一句名言:
      「在長遠的未來,我們都死了。」
      "問題不是科技發展與市場機制「會不會」自行解決問題,而是「來不來得及」。"
      ---
      同樣的一句話當然也可以套用在這個人工鑽石問題上...
      我承認我老了...讓年輕人不屑我們也是應該的。
      您們就好好努力加油吧!

      刪除
  8. 任何的技術要贏過別人,必需掌握核心的關鍵 "材料" 與 "技術"
    基礎研發(research)在台灣是幾乎不存在.
    台灣的RD是 Reverse and Developing, 不是 Research and Developing

    台灣的電子業大多是淺盤的技術. 掌握的是costdown 的技術
    被複製與取代性高. 賺的是機會財!

    回覆刪除
    回覆
    1. 恩...講得很好!
      --
      關於上述那位人工鑽石學者來說。他如果是在國內的話,他的研究經費會來自哪裡?
      他在國外可以獲得很好的研究環境,可以專心鑽研技術與產品,
      但是呢?!當他把研究成果呈現出來之後呢?!
      又是誰在坐享其成?!
      ---
      以前我們都知道我們台灣留學生都是一流的學生與工程師,
      也有很多留在國外大公司企業裡工作,我當然也相信很多這些大企業的
      產品或技術也都有我們這些優秀的留學生的研究成果...
      但把他包裝成產品,銷售到全球是誰?
      ---
      所以我慢慢就會瞭解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異!
      彭教授在他那一本"《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書中也強調許多中小企業的優勢,
      當我們在看技術或產品,甚至市場...就不能老是想用美國那一套Scale 來搞。
      您看我們園區高科技有許多產業或產品技術,搞到最後為什麼會走到
      都是淺盤的技術?!--- 因為常常一開始會把餅畫得很大,真正把產品走到到市場
      上時,才發現怎麼搞出來的東西他的根基是差那麼多的?!
      最後在資源與研發經費有限條件下,到最後全搞成Reverse & Developing...
      說真的~就像您看到大M 這一種公司他的每一個產品哪一個不是機會財?
      您看他算是台灣高科技裡優秀人才匯集的公司,但他有成立什麼XX實驗室?
      您看人家在制訂什麼CDMA 或是什麼通訊規範時,他有去參與到這些規範的制訂嗎?
      從以前最早的ISA /EISA...PCI ..SCSI ...USB...等,您可以去翻一翻這些您可能在上班
      時,每天抱著K 的技術參考資料,有哪一本的規範制訂者裡您有看到過台灣公司嗎?
      ---
      當我們在討論技術、產品與市場時,我們就不應該老是要把國外類似的產品或概念
      一味地全套在我們自己的想法中...然後就拿那個Scale 來拼命畫大餅,
      到最後還是搞成幫別人抬轎,幫別人代工的苦命模式。
      最後就講一個最簡單的例子:PC 這個產業算是台灣之光吧!
      但是PC 產業中有兩個週邊產品或技術是從來沒有自己做過或有聽過哪一家公司在做:
      一個就是印表機,另一個就是硬碟! 這兩個加起來就是"材料" 與 "技術"。
      從這一個歷史的軌跡,然後再來看3D 列印吧!

      刪除
  9. 彭明輝: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去四大名校的電機系演講,聽說該系一個很出色的學生唸完碩士後,卻考高考回母校擔任技術人員。理由呢?不願意去「高科技產業」給老闆剝削!這是特例嗎?不是!電機碩士考公職和公營機構已經是熱門的選擇。

    算一算,這年頭形象最差的產業好像就屬「高科技產業」。仰賴政府的租稅補貼,以致被譏諷為「一個產業算不算高科技,就看它繳不繳稅。」放無薪假、無限工時的責任制、爆肝、過勞死,苛待員工的好像都是高科技產業,很多大廠還拼命擠壓上下游產業的利潤。三、四年級的這一票電機系校友到底造了什麼虐,竟然用全台灣灣最優秀的人才把「高科技產業」的形象搞到這麼不堪?

    二十年來專想不勞而獲的歪點子,而不思建立自主技術和產業升級。不長進的結果,觸控面板這個2007年的股王開始由盈轉虧,宏碁也開始虧損。這樣的產業,年輕人當然興趣缺缺。

    2013年的「大專應屆畢業生最嚮往的企業調查」裡,前十名只有台積電是製造業,其他都是服務業。一個從高科技產業轉行到服務業的CEO說他適應不良:製造業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服務業卻到處要講人性化管理。光憑這一點,製造業就已經很難吸引人才了。更何況,服務業利潤高,可以讓年輕人發揮創意;而代工產業很少發揮創意的空間,更別提毛三到四的窘境。

    高科技產業變成夕陽產業,也許該從二十五年前說起。那時台積電帶頭到清大招募員工,口號竟然是「七年賺退休金」,而沒有帶給年輕人任何的理想。這樣招募人才的企業,能有什麼樣的長遠願景?偏偏,清大一堆頂尖的學生都到園區去領股票,三十出頭就帶著好幾億退休。有一個去玩賽鴿和股票,不到十年錢玩光了,專業的能力也銹了,現在靠同班同學接濟度日。還有一個在高鐵站等人,穿著汗衫、短褲和藍白拖,髮如蓬草而鬍渣如刺蝟,四億的退休金都還在,只是跟社會失去聯繫後整天茫茫然地度日,像失魂的野鬼。這群人假如要到八十歲才死得掉,後半生到底要怎麼過?股票分紅到底讓台灣多少精英剛過三十就變成廢人,然後盲然而空虛地等死?

    股票分紅就是侵占原始股東的權益,兼作假帳詐欺新股東;這種不勞而獲的錢賺多了,公司高階主管的鬥志和競爭力也耗光了,更別說是培養接棒的人。郭台銘剛說要交棒,沒多久又再度扛起兵符;施振榮才剛交出棒子,已經又要老帥親征。到了今天,張忠謀才突然醒悟,說要開始進行設備本土化。國內設備業者熱臉貼冷屁股已經二十幾年,到了今天才後悔;問題是,空負了二十年最佳的時機,現在要急起直追還有機會嗎?

    把台灣帶進這個死巷子裡的,就是這一批半盲的老人;他們卻個個重掌兵符,想要力挽狂瀾。我們是該冀望他們把台灣帶出瓶頸,還是要擔心被他們拖愈久愈難找到出路?

    白髮蒼蒼的老人們根本聽不到年輕人的聲音:時代大幅改變了,競爭的規則迥然不同了,最了解這時代的是中生代的新人,而不是七、八十歲的老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時代的共業] 再加上 [各人的業力] 等於 [台灣的命運]!!!

      刪除
    2. 我想這一篇應該是彭老師貼的回應!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1124/297708/
      ---
      上週五,彭教授來辦公室,跟我們聊了一個早上。
      交換了許多他對產學合作的看法,
      也給了我們許多意見。
      當然也以他在清大任教多年,看多了這幾年優秀畢業學生
      在鄰近高科技園區的來來去去...也頗有感觸。
      ----
      我也跟彭老師提到我所看到台灣中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業以外
      的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人才與資源問題。
      彭老師要我在部落格寫一兩篇關於年輕人未來的夢想以及
      台灣高科技業中年危機的文章...他願意幫我「推文」!
      只是我想了幾天還不知道如何下筆?!....
      ---
      不知道他是不是因為如此才寫了這一篇看法?
      >>>>
      當然啊~如果您連結到上述的新聞內容,還是會有許多人
      在相關FB 回應中"噹"彭老師...這就是我們現在社會氛圍。
      我想以最近這一兩年那個兩兆雙星的衰敗,宏碁的接班問題等等...
      其實都是在在凸顯我們台灣高科技業真的已經有點病入膏肓了。
      我現在對吵這些問題其實真的有點麻木了。
      因為我發現就像彭教授這麼「德高望重」,講話見解也頗精闢清晰,
      彭教授也不辭辛勞的一場一場已演講闡述他的理念,
      但也好像被看成如電視名嘴般的粗俗不堪?!也好像起不了多少漣漪?
      這也是讓我難過與不忍之處。
      ---
      文章內容有許多是當天彭老師跟我們提到的案例。
      包括那位站在高鐵站的仁兄...
      但老師有句話還沒提到的是:其實他的四億並沒消失之外,
      他的四億淨值,還要現在後生晚輩的年輕工程師每天
      上班賣肝幫他維持淨值,甚至還可以幫他累積資產...
      您說:這樣子的產業人才發展是對的嗎?這樣子的產業
      真的是我們對下一代負責的作法嗎?!
      ---
      也難怪台灣科技業會有接班問題...如果是您,您認為您有機會嗎?
      就算您接班了,您算是真正的接班了嗎?董事會用多少股權?
      或是您的年薪外加風險金,人家董事會會像國外那樣先幫您準備的
      十幾億等著您嗎?
      ---
      今晚新聞評論講得沒錯:台灣科技業對於人才培育,他到底是用「費用」來計呢?
      還是用「投資」來計?!...如果您還在我們所謂的高科技業裡的話,
      您自己可以好好想想,您公司,您老闆是用什麼心態來付您的薪水的?
      您就可以知道您的未來在哪裡了!
      ---
      不過,今晚一直在討論宏碁接班問題,但我還是看到彭老師在書中提到
      那篇:1980年理特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D. Little) 所提的<>。
      台灣真的是適合再發展這些過於消耗社會國家人力與財力資源來發展這一種大型企業嗎?
      人家大陸這麼大,也只有一家聯想,但我們就要非得要雙A?!
      兩兆雙星的背後是那麼多家根本毫無世界競爭力的公司?
      如果政府不再出手從基礎來改善這樣子的產業發展模式...
      說真的啦...哪家公司誰接班?或改天哪家公司又有類似問題?!
      其實一點也不意外。然後,我也不認為年輕一代會在這樣子的環境裡
      您還會有多少機會?!
      倒不如真的轉念的想一想:與其如此,不如早一點改變,
      或許已經不能改變自己多少,但我相信可能可以為我們下一代創造更好一點的機會吧!

      刪除
  10. 關鍵在 "心胸" 與 "格局" !
    有多少上位者有 "功成不必在我" 的氣度? 真心願意追求"永續經營",不做"割稻穗"的急功近利.

    李國鼎,孫運璿 ....., 另人懷念與敬佩的領導人.
    台灣的電子產業還有這樣的領導人嗎??

    回覆刪除
  11. 缺資金的學者最後會把技術賣給外國企業的
    就算是要成立新公司,搞不好背後也是外資在挺
    以美國來說,每年多少個矽谷新創公司倒閉,照樣嚇不跑創投
    挖這種"礦"可比挖鑽石有趣多了

    在台灣,資金只會繼續投入房市,賺自以為安全保本的小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