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謝金河:張忠謀給大家的一堂課(轉載)

以前我在園區幹工程師時,我大概每一個月(至少)都得跑一趟大陸,

那時我的工程底子也已經算不錯了,所以出差不只是解決許多工程問題,

有時還要幫公司設在大陸的工程師上一點課...甚至還可以上到讓大陸工程師們

每個月都引頸期盼我下回什麼時候?還可以飛過去幫他們上課?


我舉這個例子是因為我不是像一般大老闆們,出門有風的到處撒錢....

但本質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為了賺錢與建立自己在大陸的一點 Credit 吧!

 幾年下來,當然跑過的~與見識過的也應該比一般宅男工程師多一點吧!

但幾年下來總覺得是沒有一個根的職務(植物)...在失去土地的滋養之後,

我還可以存活多久?雖然出門有出差費可以賺,出門還有司機與客人熱情的招待...

所以~最後我還是回來想一想:如此這般就是我根本的競爭力嗎?

當然不是!

就像以下文章所提的:"不需要像很多企業大老闆在兩岸奔馳,全世界飛來飛去..."


不是每週、每月...跑來跑去與飛來飛去的...忙得不可開交的~才是好老闆!

當然啊~不是每週、每月...跑來跑去與飛來飛去的...忙得不可開交的~才是好的

業務與工程師啊...因為您真正做的事也只不過是維持一個虛有其表的外在形象而已。

而真正要讓我思考的是如何在我能夠掌握的環境條件與機會中,建立屬於自己的

競爭力!這樣子每天跑來跑去與飛來飛去...其實...反而容易讓自己無法靜下心來

好好的思考,而且也很容易被這些大環境每天雜亂的資訊每天的告訴您:

對啊~好像我不怎麼樣配合....我好像以後就會快活不下去了....

然後一天到晚就急就章的想一步登天的想完成...怎樣的產品或技術....最後都是落入 

短線操作的生意模式與人生生涯規劃......沒有為企業或後代子孫留下一個可以長長久久

核心競爭力!....

包括我們的許多大企業、政府或老闆...也有可能包括您...都沒有好好想想的問題。

---
這是一篇蠻值得我們深思的觀點,或許您也會常常受到一些很表面的報導與說法

而陷入隨之起舞的判斷中...(當然包括就如同學運的許多正反意見中...)但是,

若您能更深切的往下思考一下這些問題,當然您本身平常學識涵養還是要多培養...

要不然就像如同一位天天到處嚷嚷的大老闆,跟我們張董事長開口講話的

那一種感覺就是給人家不一樣....您想要的事哪一種水準的老闆啊?


---

謝金河:張忠謀給大家的一堂課




在服貿爭議中,我看到很多企業大老闆都佷用力挺服貿,像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就重話說:「服貿不過,台灣產沒有希望!」義守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則揚言服貿不過,他會暫緩在台灣的一切投資。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則教訓參與學運的年輕人,「再鬧下去,不但沒有22K,恐怕15K也領不到!」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則憂心服貿通不過,台灣會有邊緣化的危機。

反服貿學運讓多數企業大老闆焦慮不安,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顯得氣定神閒,他被問到服貿的問題時,只是淡淡地說:「應採取理性與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不要僵持!」展現企業領袖的高度。

就在服貿抗爭最激烈的時刻,台積電公布去年第四季賺了448.1億,全年營收5970.24億,稅後淨利達1881.47億元,EPS達7.26元,都寫下歷史新紀錄,而台積電的股價也在業績帶動下寫下一二一元的十三年新高,同時也把台積電總市值往上推高到3.137兆台幣。有了台積電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台股加權指數也直逼9000點大關。

看到台積電卓越的表現,我心中有幾個想法,一是企業競爭已無國界,今天台灣的政府及很多企業希望中國能對台灣讓利,其實都不切實際;今天的世界已是無疆界的競爭平台,競爭完全憑實力,只有技術領先,才能永續長存。目前台積電市值已躍過1000億美元大關,市值已直逼全球半導體巨擘INTEL的1287億美元,台積電若能在未來競爭中,市值打敗INTEL,將再為台灣增榮耀。

二是台積電獨特的戰略布局。過去20年,台商紛紛把生產基地搬遷到中國更廉價的生產基地,只有台積電堅持把生產基地留在台灣。目前台積電在上海松江只有一座八吋廠,生產比重極低。台積電把高階製程全都留在台灣,以台灣為生產基地,市場放眼全球,張忠謀董事長可以從容坐鎮台灣,不需要像很多企業大老闆在兩岸奔馳,全世界飛來飛去,也創造了台積電獨特的優勢。

三是前瞻未來,拉大領先差距,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永保領先。今年台積電將進化到二十奈米,張忠謀董事長時時扮演先知的角色,最近他出席半導體年會,又以「NEXT BIG THING」為題,預告未來半導體產業新方向:物聯網,穿戴式裝置及智慧家庭是下一波機會。他提醒業者必須掌握先進封裝,感測器與微機電元件整合,及超低耗能三大技術,才能敲開未來大門。專注未來變化,永保技術領先,是台積電成功的重要元素。

目前台積電市值逾3兆台幣,對照台股總市值27兆,台積電一家公司占台股市值比重超過1成以上,換個角度來想,台灣資本市場若少了台積電,恐怕會失色很多。

在這次服貿爭議中,很多企業大老闆都熱力挺身支持服貿早日過關,還有一些大老闆出言恐嚇;但是,大家最好捫心自問,在過去的20年當中,你們的企業在台灣投資了多少?在中國大陸投資了多少?當大家把生產基地從台灣移走,努力為中國拼經濟,留給台灣的卻是高失業率及低薪噩夢的時候,是不是回頭想想,要不要像張忠謀董事長那樣,把機會留給台灣?

19 則留言:

  1. 張忠謀有個經歷我很有興趣,就是TI用全薪讓他去攻讀博士,今天台灣有多少企業願意讓員工繼續進修呢?不要說全薪,就是留職停薪,恐怕也很多公司不願意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人才培訓不一定是要攻讀學位,搞不好人家老美也沒有說要您去攻讀學位,

      這不就您常講的:我們老中就有那一種學歷迷思...所以他才跑去念一個博士學位。

      我記得我那位在德國念博士的同學說:人家韓國是派人到國外企業去學習,可能是

      透過投資或計畫合作等方式...這就不一定是攻讀學位。但是這樣子的進修與學習也是一種

      很好的方式。就像當初我在工研院時,公司因為於國外企業合作,派我出國學東西....

      也是一種很好的職業教育訓練,也是一種視野的拓展。

      只是我們現在高科技都號稱世界第一,所以我們的企業都比較自負一點,比較喜歡送

      工程師去大陸搞技術支援,而不喜歡送工程師去其他國家取經....這才是真正的問題吧。

      刪除
  2. 能力強的人不怕競爭,立足台灣,挺進大陸,放眼天下......原則上這是對的!邏輯上是合理的!
    但是,台灣這個社會環境裡,總人口之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型態比例分佈呢???
    強人多少???平人幾多???庸人多少???弱人又是多少???
    換個方式說: 在台灣人的個人意志之中,有多少人內心是願意選擇當強人,或者是做平人,或者是弱者呢???
    以合理的推想,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當張忠謀,也許有人更願意去當個街友......
    我們長期所處的教育,政治及文化會讓我們在制式化的社會裡,總以為什麼是最合理,什麼又是最佳化...犧牲自我完成家族期待,抛家棄子成全國家利益,更甚者是為迎合世界而淹沒自我......功利主義(少為多)
    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還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這裡頭有著很微妙的自我社會價值觀的判斷及抉擇!!!

    [單體]個人與[結構]社會
    在為社會負責之前,應該先為自己負責~~~

    小P 如是所說:

    ~~~~~~~~~ 以 上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 P 您點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我們所處的教育、政治及文化問題。

      尤其是教育,我們都把我們偉大的教育政策:高學歷迷思視為一種高成就的創舉。

      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擁有很好的競爭力,有很好的人才素質....我們擁有高比例的"強人"。

      但事實上呢?我們還是嚴重的忽略到人才、人力在社會發展的常態分配問題。

      造成我們在許多地方都有嚴重的自我社會價值觀的判斷及抉擇...

      當然沒錯,您可以說是:在為社會負責之前,應該先為自己負責~~~....

      但這往往需要付出一些社會成本的,大家才會開始懂得這個道理的。

      刪除
  3. 每月可領八九萬元退休金的人在這經濟不景氣中也是氣定神閒,所以是他們氣度比較高嗎?等台積電站在今天宏碁的位置的時候,再來看他會不會急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的文章為什麼要常常鼓勵工程師去讀史,就是希望我們在解讀一件事時,

      可以用更寬廣或不同的角度去解讀一件事。....尤其是一些因果循環與一些歷史經驗的必然性。

      所以,您覺得只有宏碁今天才這麼倒楣?台積電沒有倒楣過?

      如果一個人對於未來的世界與趨勢都看不準,然後隨波逐流的浮浮沈沈一陣子之後,

      當別人逆風高飛時,才來怪環境惡劣...張先生年紀不小了,他再吃也沒幾年了,

      過去幾年他也戰戰兢兢的守著他的理念與工作崗位,至少最後這幾年他可以享受

      屬於他的人生榮耀。至於別人為什麼做不到?...這時候我們再來談結果論,好嗎?

      刪除
  4. 人都是有惰性的. 老板肩負公司營收,更是如此. 這是人之常情. 改變總是伴隨風險,大部份的老板是不喜歡風險的. 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老板, 研發,轉型 就是一種經營上的風險, 有大陸,同文同種的地方,當年人工又便宜, 轉進大陸是經營風險最低的選擇, 怎麼可能不去? 沒錯, 這又讓很多台商,本來呆在台灣快混不下去的景況, 到大陸後又延壽了10年.

    對台灣來說,與大陸同文同種, 是"幸", 也是"不幸"!

    還記得1996年, samsung semiconductor 只會做DRAM, 現在會做的IC可多了. 對韓國來說,沒有一個同文同種的市場可以喘息,就只好力拼 "研發" 了. 拼了20年, 成績目前有目共賭. TSMC 也是類似的故事, 尖端的製程是無處可買的, 有, 也沒人願賣, 就只好自己投錢,投人,投時間下去拼了. 對比與UMC, 曹先生善常"謀略", 與客戶結盟,大玩5家代工廠. 引進IBM90nm 製程,縮短研發時程 . . . . ., UMC 玩成今日地步,大家也是有目共賭! 還有DRAM 也是, 除了當初世界先進曾開發過DRAM製程技術外,舉凡茂德,力晶,南科,華亞科 . . . ., 那家不是捧大把銀子, 買技術進來生產. 沒一家有 "根", 如今 又是何種慘況!

    其實服貿的過與不過,並不會改變20年後的結果. 只差在是5~10年, 還是15~20年到達最後的狀況. 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台面上這些擔心服貿不過的公司,其實也是競爭力不強的公司. 要存活, 還是得拿得出這個 "市場買單的核心競爭力"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從歷史角度來看一個很好玩的現象...台灣只要不要過渡依賴大陸,

      在政經、社會發展方面都有穩定與正向發展(當然是撇開一些所謂的奴性問題!)

      遠的不說:當年國共內戰,兩蔣與老共誓不往來。勵精圖治...反而激發了島民

      奮發向上的積極性。您說的沒錯~等有了依賴,人的惰性就顯示出來。

      凡是就喜歡講求速成...當然,人各有志...包括老闆。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長遠...

      如果沒有好好的深思熟慮,最後都沒有辦法好好的替後代子孫留下好的生存條件。

      到終來:還是一直歷史重演...再過個四百年,在這島國的島民,還是會一直重演著

      外來政權的悲歌歷史。

      刪除
  5. 中國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清朝百年歷史也是遇上分裂的命運,事實有嗎? 好像遇上外國的海上強權幫忙推翻,民國政府又是槍桿子軍閥,眼看就要讓中國分裂,剛好換日本人打進來,也算是一種統一吧...

    縮小來看台積的王朝老化,也面臨是否會走向分裂的格局,當然一開始就用經理人制度,接棒問題應該會少點,要搞分裂也可以和平良性競爭...吧,不然又要重演一次,外資占領台積,再次統一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國人的心態,還是以陸權國家自居...沒有宏觀的海洋文化,是不太可能有強烈的

      世界觀的~目前中國之所以強,靠的還是靠內部的需求與本身廣大的土地與製造勞力。

      像以前中國的茶葉,蠶絲....等等一樣。就是等著客人上門來做生意。

      當英國人找到印度或錫蘭這樣子的茶葉替代方案,當日本發展出更好的蠶絲養殖方法之後,

      中國人當場就被打槍...一路的自我矮化,Cost down ...降價求售....落得經濟困頓,民不聊生。
      ---
      以目前中國所居的陸權環境來看,已經不像過去漢唐盛世一般,可以從陸權一路擴張

      展現泱央大國...光北邊的俄國就不一定鳥他,更不用說:自古一直是附庸國的高麗,

      現也非吳下阿蒙。...嚴格講:中國在世界發展上,還是嚴重受限的...這還是中國人本性問題。

      所以~如果真正要與國際社會接軌或是要站上國際舞台競爭,就應該面向海洋發展...

      就像以前的英國人治理下的香港,現在的新加坡...等等。都是直接面向海洋,直接逆風高飛。

      為自己創造有力的機會。否則,...就會一直落入古老中國那一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惡性循環中的歷史洪流中。...

      所以人家台積電的張先生懂得這一套,就讓外資持有台積電又如何?這才是一個

      面向海洋與世界接軌的作法,所以他當然就不會如同一般台商一樣的陷入

      大陸陸權文化之中,當然也自然容易得到國外的尊重與青睞。....

      ---
      所以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中國有多少企業可以從這一種角度來面向國際競爭?

      還是只是像以前茶葉或蠶絲等一樣,只想靠本身的密集勞力與來等客人上門?

      然後只是靠著剝削內部資源,來成就少數人的功成名就,然後就沾沾自喜的自以為

      自己就是皇權...這些番邦小民就得要自動請纓進貢朝拜?....

      刪除
  6. 想請問一下去大M作ic 設計好嗎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您是屬於黃金十年階段的人...不用客氣,那就趕快去吧。

      只是當您在享受黃金十年時,您有空時,也要好好想想...之後呢?

      因為當年過了黃金十年,那肯定會有後面一批黃金十年的人等著也要進來。

      "您ㄟ老,伊ㄟ大..." 終究當今帶領公司走過輝煌歲月的人會凋零的。

      "全球第二大晶片設計博通總裁:「聯發科想轉向高階,很挑戰」"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54166&path=e&pnumber=1

      如何承先啟後,永遠是世代交替都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真的~~祝福您,好好努力。

      刪除
    2. 長江後浪推前浪 ...
      這好像我們在看旅外的棒球選手,他們也有黃金10年,
      過了黃金10年,想要站穩 MLB 是愈來愈難 !
      感覺當 engineer 有時候根本是 expendable,那種 indispensable
      根本就部會出現 !

      刪除
    3. 所以...如果當您有一天發現自己開始不喜歡做工程時,

      您就要想辦法卡位...因為這種公司畢竟出張嘴不做工程的,是少數人,

      機會是有限的,而且是要面對各各自負不已,腦袋思維硬得像石頭的高材生...

      ....到了那時候,您自然就會瞭解到我們所講的那個所謂黃金十年已經降臨您身上了啦。

      (我實在認識太多這樣子的人啦!...而不乏都是台清交的高材生啊!他們在別的公司

      呼風喚雨,老闆還會敬他三分...一場競爭下來,唉~...還真的不知該如何形容啊!)

      刪除
    4. 去大M好不好, 底下很多人回答了, 我就不多嘴了, 不過這行競爭激烈, B公司兩個月前還在笑別人, 兩個月後做出這樣的決定:
      http://chinese.vr-zone.com/115417/broadcomm-consider-sell-or-wind-down-cellular-baseband-business-06032014/
      就算是前幾名的公司, 光靠嘴砲一樣是會被淘汰出局...

      刪除
    5. 國外企業的確比較會提早的居安思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都有豐沛的研發資源。

      講難聽一點:或許他們可以很快的從貝爾(Bell)實驗室或其他技術研究機構,就知道

      相關技術的走向,不一定要非等到死到臨頭才來想下一步要做什麼?!

      至於我們呢?!往往當然就一路緊盯著人家做Follow-up ...一路想辦法Cost Down ,

      搞到不能再搞時,再說吧。好不好?!也沒什麼不好的。

      就我常講的:辛苦兼賣肝而已。研發在前面跟在後面做,差很多的啦!

      刪除
  7. 唉,老實說黃金十年也快過了,在這大公司就像版主所說的鼠籠式的生活,大部份的人其實還是看能待多久是多久,畢竟這裡的薪資太誘人,真得是由奢入儉難! 每個人都只是快速運轉的螺絲釘,只不過等那天脫離了這,沒有了大機器,螺絲釘也起不了作用..............因為螺絲釘就是單一工作日以繼夜快速的運轉罷了!

    回覆刪除
  8. 在MTK這種大公司工作, 賺到了錢, 但也失去了可能有的其它發展機會.
    沒有好不好 or 對不對,
    其實等你離開後,回頭來看,這公司不多你一人,也不少你一人, 沒有你,它還是會沿著既定的路線前進!
    你其實是用你的發展機會來換錢,如此而以.
    如果你能從中得到成就感,那還好. 如果不能, 等你幹不下的那天,再回頭看,
    你會發現,其實你失去的,會比得到的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人家可以在這種公司待,尤其是搞設計的或寫程式的...我相信如果能活過黃金十年的

      都是很優秀的人才,講難聽一點:外面有多少公司有這麼高張力的生存環境。

      只是真的...就像從一鍋熱水中抽出來沒多久,我看到的是:冷卻的速度是比其他

      環境快。...常常掛在嘴邊的是:想當年啊...或是說搞設計或寫程式啊%$&^....bala bala ...

      然後呢?人生有點嘎然而止的感覺。...

      我記得好像有一種動物就非得生活在一種戰鬥的環境裡,他才有辦法生活...

      如果您把他圈養起來...他反而活不下去,那怕他已經不用愁三餐吃喝了。

      您講得沒錯:沒有好不好 or 對不對,...只是很可惜,或許他還可以貢獻更多的經驗與傳承。

      不管是對其個人與周遭來說:真的是窮到只剩下錢而已!

      刪除